鱼腥草种植时间:了解鱼腥草的最佳种植季节和气候条件
当药总的鱼腥草选在春季的2-3月进行种植最好,并且种植的时候,最好考虑好气候条件、土壤状况以及合适的田间管理措施,以确保植株的健康生长。
鱼腥草种植时间概览
鱼腥草的种植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这两个季节的气候条件较为适宜。为了获得高产且优质的鱼腥草,种植时间及种植方法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繁殖方法 | 种植时间 |
---|---|
分株繁殖 | 3月下旬至4月初 |
根茎繁殖 | 2~3月份 |
1、栽培种茎
2、扦插育苗
鱼腥草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不同的气候环境下也能顽强生长。种植最佳的时间选在春季的2-3月份,可选在立春前后,此时处在生长迅速的时期,气候适宜更利于成活生长,后期也好管理。不过如果是在夏季种植,要注意降温避光,不要暴晒,在冬季种植的话,就需要做好保暖措施。
3、肥水管理
鱼腥草喜欢湿润土壤,怕干旱,扦插后3—4天应当补浇一次水,以促进种茎发芽。高温干旱季节尤其要保证土壤水分充足,出苗后应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应经常保持最大持水量的75%—80%,灌溉以喷灌、沟灌为好,切不可漫灌,以免土壤板结。幼苗高达3厘米时即应追肥,每15天左右浇施一次稀薄人粪尿。
为了让鱼腥草充分生长发育,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采收期一般都控制在晚秋和冬季,采收时先收割地上部分,全株割下,洗净切段,晒干包装后可出售给药材公司。地下嫩茎,在整个冬季均可采收,用锄挖出,抖净泥土即可。鱼腥草的嫩茎叶也可食用,一般在7~9月份分批采摘,采收地下嫩茎的,不宜在初夏采摘茎叶。
鱼腥草的繁殖能力很强,所以鱼腥草的种植难度相对来说是药材种植业中比较小的,此外鱼腥草的产量也比较可观,而且鱼腥草本身的一些特质使得鱼腥草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绿色健康蔬菜,在市场上饱受欢迎。
- 选择优质种茎,以保证植株的生长潜力。
- 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
- 适时施肥,保持土壤肥沃。
- 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防治病虫害,确保植株健康生长。
鱼腥草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其种植技术至关重要。通过了解鱼腥草的最佳种植季节和气候条件,合理选择种植方法,才能提高鱼腥草的产量和品质,从而为药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立春前后被认为是种植鱼腥草的最佳时期。尽管冬季气温较低,但鱼腥草仍具有一定的耐寒性,能够适应这个季节的气候条件。近年来,农村种植鱼腥草的...
种植鱼腥草见效快。长江中下游地区2月底至3月初栽植,定植3个月后即可分批采收,也可破季栽植、收获。亩产3000公斤左右,高产达5000公斤。因其有鱼腥味,生长期间未发现有病虫害,属无公害无污染蔬菜,市场畅销,效益高。
开沟后施入底肥,每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厩肥3000—5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和硫酸钾15—20千克,厩肥一定要充分腐熟,否则厩肥发酵会烧死种茎。顺着沟的两侧摆放种茎,每隔7—10厘米摆放一条,播种后覆土、浇水。如地块含水量低,或播种时气候干旱,应先浇足底水后播种。
鱼腥草种植时间根据繁殖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别,采用分株繁殖的鱼腥草的种植时间大约在3月下旬至4月初;采用根茎繁殖的鱼腥草可在2~3月份进行种植。
在初夏茎叶生长旺盛时,可在行间泼浇50%腐熟人粪尿,15天一次,施用量每667平方米1500—2000千克,最后一次追肥时增加10千克尿素,使植株在干旱来临前封行,既遮荫保湿,又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地下茎生长,封行后一般不行土壤追肥,但可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每7天一次,共2—3次。
在播种前应深耕土壤,深度在26厘米左右。深耕后耙碎土块整平上面,剔除草根。按170—200厘米宽作畦,易积水地块或多雨季节,应作深沟高畦;排水良好不渍水的地块,可作平畦,以便保持土壤湿润。然后,在整理好的畦面上横向开播种沟,以沟深8—10厘米,宽13—15厘米为宜,行距25—30厘米。
鱼腥草为多年生宿根植物,虽然有种子可供繁殖,但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大多都是利用老熟地下根茎为繁殖材料。第一年栽培可以直接从野生鱼腥草上获得种茎,次年可以从丰产田中采种。种茎应选用粗壮肥大,节间长、无病虫害的老茎。
因为鱼腥草的养生效用不断挖掘,市场上由鱼腥草衍生出来的各种小吃、菜品等收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一时间鱼腥草的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鱼腥草种植业也依然蔚然成风,那么究竟怎样才是鱼腥草的正确种植方式呢?
在冬季茎叶枯黄时挖掘和选择,将入选的种茎埋入地下自然过冬,次年春季发芽前,将种茎剪成4—6厘米长的小段,每段需有2—3个节,在夏季高温干旱时,必须有3个节,以保证发芽。如果种茎数量充裕,种茎段可稍长,为15—20厘米。
为了让鱼腥草充分生长发育,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肥水管理至关重要。在生长期间,应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适时施肥,一般每15天左右施用一次稀薄的人粪尿或复合肥,以保持土壤肥力。同时,要注意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和积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