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棕溪拐枣产业助力农民增收,但面临市场波动和种植技术难题

棕溪镇,这个位于秦巴山区的美丽小镇,近年来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拐枣产业,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只是,在丰收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市场波动和种植技术难题所带来的挑战。

棕溪拐枣产业助力农民增收,但面临市场波动和种植技术难题

拐枣产业的兴起

拐枣,一种营养丰富、味美甘甜的果实,不仅能够制作成各种食品和药品,还能提取生物金,与黄金熔合打造保健首饰等,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近年来,棕溪镇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的机遇,动员农民在全镇范围内栽植拐枣,取得了显著成效。

年份 栽植拐枣树数量 产量 农民人均收入增加
2015年 3万株 50万公斤 50元
2018年 5万余株 100万公斤 100元
2020年 7万株 150万公斤 150元

市场波动与种植技术难题

一是市场波动。由于缺乏大的加工龙头企业带动,拐枣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价格高时,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高涨;价格低时,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受到较大打击。政府有效引导困难,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拐枣产业的稳定、健康、持续、科学发展。

二是种植技术难题。农户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比较缓慢,不利于农民自身种植、养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户的增产增收。

三是产业链条不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带动农户不强,小龙头带不动大基地。

对策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 加强市场调研,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降低市场风险。
  •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 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
  • 加强政策扶持,为拐枣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棕溪拐枣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棕溪镇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对市场行情进行了冷静分析。他们发现,拐枣不仅味道甘甜,营养丰富,而且用途广泛,市场需求旺盛。于是,动员全镇农民栽植拐枣5万余株,并对1万株老劣拐枣树进行改良,这一决策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棕溪拐枣产业助力农民增收,但面临市场波动和种植技术难题

拐枣加工:从原生态到精深加工

因为拐枣种植规模的扩大,棕溪镇开始探索拐枣的深加工。他们引进先进技术,将原本简单的晾晒、烘干加工,提升为包含食品、药品、生物金提取等多个环节的精深加工。这不仅提高了拐枣的附加值,也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市场拓展:跨越地域的丰收喜悦

经过精心挑选、烘干后的拐枣,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更是远销武汉、北京,甚至出口到韩国等地。今年,棕溪镇产拐枣100万公斤,预计可实现农民收入300多万元,人均增收100元左右。

产业升级:从散户到专业合作

过去,棕溪镇的拐枣产业以散户种植为主,缺乏统一管理和市场对接。为了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如今,拐枣产业已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

棕溪镇的拐枣产业正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他们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升产品品质,同时探索更多深加工产品,打造拐枣品牌,让这个小小的拐枣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金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