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虾养殖技术,关注虾苗培育、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治
日本对虾,又称花虾或车虾,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备受青睐的海水虾类养殖品种。其具有活力强、耐干露、售价高等特点,养殖日本对虾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将深入探讨日本对虾养殖的关键技术,包括虾苗培育、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助您在养殖过程中事半功倍。
一、日本对虾的生态习性
日本对虾喜栖息于沙泥底质,白天潜伏于沙底内少活动,夜间频繁活动并进行索饵。其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15-30‰,耐干能力强,是较易长途运输的种类。
1. 虾池条件
虾池条件要求水深在1米以上,盐度要求在15%以上。池塘底部应平整,便于虾苗活动。
2. 放苗准备
放苗前应进行池塘消毒,一般选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后,待池塘水质稳定后再进行放苗。
虾苗培育是日本对虾养殖的关键环节。虾苗应选择个体粗壮、大小整齐、体色透明鲜艳、无畸形的优质虾苗。
4. 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是日本对虾养殖的核心。水质应保持稳定,适宜pH值范围为7.8-9,溶氧量保持在5mg/l以上。
水质指标 | 适宜范围 |
---|---|
溶解氧 | 5mg/l以上 |
氨氮 | 0.2mg/l以下 |
亚硝酸盐 | 0.1mg/l以下 |
盐度 | 15-30‰ |
5.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是日本对虾养殖的重要环节。常见病害包括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寄生虫病等。
- 细菌性病害: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 病毒性病害:加强水质管理,提高虾苗免疫力。
- 寄生虫病:使用杀虫剂进行治疗。
三、案例分析
某养殖户在2019年采用本文所述的日本对虾养殖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严格的虾苗筛选、科学的饲养管理和有效的病害防治,该养殖户的日本对虾产量提高了30%,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日本对虾养殖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养殖户具备丰富的养殖经验和专业知识。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您已经对日本对虾养殖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本文能对您的养殖事业有所帮助。
水质和底质管理:养殖初期以肥水为主,视水质肥度情况和水色的变化,用诺碧清生物净水剂和有机肥适当施肥培水,保持池内生态平衡。养殖中后期应以保持水质稳定,改善底部环境为主,可定期使用诺碧清生物净水剂和强力拜生源。
施肥培水:一般应在放苗前7天至10天根据水体肥瘦选择晴天进行施肥培水。如果是新塘,可适当混用一些有机肥,加速浮游藻类的繁殖。以后每周视池水肥度情况进行追肥,施肥时配合诺碧清生物净水剂可促进肥水效果。
杀菌消毒:放苗前3天左右,用欣碘每瓶5亩全池泼洒,杀灭池塘水体中的病菌。
改底保水:放苗前一天,用强力拜生源和诺碧清生物净水剂改良底部环境,清爽水质。
增强体质、抗应激:在虾蟹大量脱壳、天气突变、软壳及活力不强时可使用拜激灵和速补100,增强虾蟹体质和活力,促进顺利脱壳,降低虾蟹应激反应。
从池塘选择、苗种放养、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了三疣梭子蟹与日本对虾混养技术。养殖初期以加水为主,每10天加水20厘米至30厘米,至7月底8月初水温高时加至最高水位,同时视水质情况及时换水并应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
每30亩放养日本对虾苗9万尾至12万尾,即每亩3000尾至4000尾;每池放养二期幼蟹1.5千克至2千克或海捕蟹苗10000只至15000只。
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革新,日本对虾养殖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通过优化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率、加强病害防治等措施,日本对虾养殖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做出更大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