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要点,提高产量与品质的关键

花生种植,从选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花生,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其栽培技术与管理对于提高产量与品质具有决定性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花生栽培的各个环节,助您实现高产与高品质的双重目标。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要点,提高产量与品质的关键

一、选种与播种

环节 要点
选种 选择粒大饱满、色泽鲜艳、大小一致的种子,以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
播种 适时播种,避免早播或晚播影响花芽分化和荚果发育。

二、土壤管理与施肥

  • 深耕整地: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展。
  • 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氮磷钾肥。
  • 追肥:结荚期追施氮肥,促进荚果发育。

花生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要点:

  • 查苗补种:发现缺苗及时补种。
  • 除草:及时除草,防止杂草与花生竞争养分。
  • 病虫害防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四、收获与储藏

  • 适时收获:成熟荚果含水量降至10%以下,种子含水量降至7%时即可收获。
  • 晾晒:收获后及时晾晒,降低含水量,提高品质。
  • 储藏:选择干燥、通风的环境进行储藏,防止霉变。

五、案例分析

某地区农民张先生,通过采用以上花生栽培技术,实现了亩产提高20%的目标。

  • 选种:选用当地优质花生品种,粒大饱满。
  • 播种:适时播种,避免早播或晚播。
  • 土壤管理:深耕整地,施足底肥,追肥适量。
  • 田间管理:查苗补种,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得当。
  • 收获与储藏:适时收获,晾晒,储藏环境良好。

花生高产栽培,关键在于中期不徒长,后期不早衰。

深耕整地,为花生丰收奠基

花生种植, 要进行深耕整地。这不仅有助于打破土壤板结,还能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为花生根系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深耕深翻,降低重茬对产量的影响,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使土壤中不能溶解的养分分解供作物吸收利用。结合压沙和有机肥的施用,可有效增加活土层厚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促进花生生长和提高耐旱能力大有裨益。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要点,提高产量与品质的关键

起垄种植,提升花生产量

起垄种植是提高花生产量的一项成功经验。通过增加百果重、百仁重及出米率显著增加产量。一般在当地播种前半个月进行,垄高8~15厘米,垄宽因地制宜,可根据地形和种植行数而定,垄沟宽30-40厘米。起垄种植的优点很多,一是增加受光面,提高土壤温度,加厚活土层,确保苗齐、苗壮;二是防止肥害,便于清颗;三是使结实层疏松,利于果针入土和荚果发育;四是使结果层比平作上移,便于收获,还可防涝。

播种前充分暴晒荚果,提高生理活性,增强吸水能力和发芽势。晒果2-3天,晒果后出苗始期只比未晒果的提早一天,但出苗盛期则提早5天,平均增产8%以上。选播一级种比混合种增产20%以上。荚果剥皮适宜时间是播种前10天左右,试验和实践证明,剥皮越晚,种子生活力愈强,出苗愈整齐健壮。

播种期要合适,播种早了容易影响花芽分化,且出苗前遇低温阴雨容易烂种;播得晚了不能充分利用生长期,影响有效花数量和荚果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注意种植密度,一般大花生每亩8000穴左右,小花生密度可大些,10000穴左右,每穴2粒种子即可。

施肥管理,促进花生生长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垄作花生施肥,应将80%肥料在冬耕或春耕时施入,20%起垄时包于垄内,避免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发生肥害。虽然花生根系发达,又有根瘤菌固氮,不施肥也能有一定的收获,但对磷、钾肥的需要量比其他作物要求更高。平衡施肥,高产增收的效果显著。

病虫害防治,保障花生品质

花生锈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花生病害,对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要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花生品质。此外,还要注意清棵、培土等管理措施,促进花生健康生长。

花生是无限开花的植物,荚果不可能同时成熟。因此,在收获时,要选择成熟荚果,确保花生品质。一般经过5—6天晒后,摇果有响声,且荚果含水量降至10%以下,种子含水量降至7%时即可选择通风干燥处贮藏。

总的花生种植需要从选种、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储藏等多个环节进行精细管理,才能实现高产、高品质的目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0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