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泥鳅养殖技术:如何利用稻田资源高效养殖泥鳅
直接提高经济效益,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好方法。一、养殖一亩稻田泥鳅的成本。稻田养殖泥鳅可以达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效果,直接提高了经济效益。
稻田养殖泥鳅的技术要点
序号 | 内容 |
---|---|
1 | 池塘建造:池塘规格、池埂坡度、池深、池底处理等。 |
2 | 稻田建设:稻田选择、防逃墙建设、水沟挖掘等。 |
3 | 苗种选择:泥鳅苗种来源、规格、体质等。 |
4 | 苗种投放:放养时间、密度、试水等。 |
5 | 科学投饲:饵料种类、投喂量、投喂时间等。 |
6 | 日常管理:水质调节、病害防治、巡塘等。 |
7 | 起捕:捕捞时间、方法等。 |
池塘清整:泥鳅放养前10天,清整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巡塘: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鱼溜:为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厘米~50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彻成。
防逃设施:养殖池周围用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蓄水施肥: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发酵鸡粪3公斤或猪、牛、人粪5公斤,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
苗种投放: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60尾/平方米~80尾/平方米。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种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再把苗种缓缓放出。
病害防治:定期预防病害勤打扫、清洗饵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
起捕:当泥鳅达到上市规格时,可进行起捕。起捕方法有地笼捕捞、网捕等。
2、生态效应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泥鳅可直接吃掉水中的部分有害昆虫,起到生物防治虫害的部分功能,节省农药,减少了粮食污染。
以稻田泥鳅养殖技术:如何利用稻田资源高效养殖泥鳅。为起点,随后迈向稻田泥鳅养殖:资源高效利用新典范的新阶段。
稻田养殖泥鳅的成本主要包括苗种、饲料、人工、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具体来看,一亩稻田泥鳅的苗种成本约在3000元左右,饲料成本约在5000元左右,人工和设备成本约在2000元左右。因此,一亩稻田泥鳅的养殖总成本约为11000元左右。
稻田养殖泥鳅的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稻田建设,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面积2-10亩的稻田,并在稻田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薄膜、纱窗等建设起80厘米高的防逃墙;二是苗种选择,要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的泥鳅苗种;三是饵料培养,人工饲养时,可投喂花生饼、米糠、麸皮、豆饼、蚕蛹粉、螺、蚯蚓、水丝蚓、鱼肉、家禽家畜内脏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