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麦种植需注意土壤、水分、病虫害等管理
群体小的藜麦田要灌苗水追苗肥,每亩追施适量的冲施肥,待水分充足...
藜麦种植需要轮作换茬,重茬会对产量和品质有影响。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处理...
藜麦种植技术详解
1. 藜麦概述
藜麦,为藜科藜属植物藜ChenopodiumalbumL,双子叶植物,以全草食用或入药,又称南美藜、印第安麦或是奎藜、奎奴亚藜。藜麦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秘鲁,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等特性。
稼祺公司在过去的几年中,邀请了国外藜麦专家在种子培育方面主要考虑到了适应性、品质、稳定性以及机械化操作方便性,目前培育出了多个藜麦品种,尤其适宜干旱冷凉地区种植。
病虫害管理:藜麦引入中国时间比较短,目前还没有发现藜麦的转性病害和虫害,但也不能忽视病虫害的管理。
请注意,藜麦不宜重茬,忌连作。
管理环节 | 具体措施 |
---|---|
整地 | 在早春土壤刚解冻时,施足底肥。 |
田间管理 | 结合间苗进行,应掌握浅锄、细锄、破碎土块,围正幼苗,做到深浅一致,草净地平,防止伤苗压苗。 |
水分管理 | 确保藜麦正常的结果开花,增强质量和产量。 |
在播种的时候应注意土地墒情,结合墒情掌控好播种的深度,通透过浅过深都会对其发育造成...
种植藜麦要选择地势较高,阳光充足,通风条件好,肥力较好的岭地、二阶地,严禁在阴暗湿润、通风采光条件差的河滩地、沟坎地栽种,地块土壤最好选择红粘土或红砂土。
藜麦出苗后应及早间苗,并注意排拔除杂草。早春土壤刚解冻,趁气温尚低,土壤水分蒸发慢的时候,施足底肥,达到土肥融合,壮苗蓄水。
虽然说藜麦的抗性极强,但这并不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达到高产,所以我们还需要注意适合它种植的温度。藜麦一般会选在土壤湿度少的地势较高...
综上所述,红土地适合种植藜麦,但需注意土壤改良、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藜麦在红土地上生长,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2. 水分管理
在干旱季节,要加强灌溉,确保藜麦生长所需的水分。
藜麦地下害虫是藜麦种植过程中的主要害虫,其中金龟子危害最为严重。
3.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1-2cm,其他注意事项:播种前,准备好种衣剂、谷子或谷子...
藜麦原产自南美洲,穗部可呈红、紫、黄,植株形状类似灰灰菜,成熟后穗部类似高粱穗。藜麦近年来在国内的口碑越来越不错,很多种植户朋友都有种植藜麦的想法,那么藜麦如何种植呢?
藜麦生长期为90-220天,生长期与播种时间及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一般播种越早生长期越长。种植要求当地无霜期在100天以上,海拔1500米以上,降水量300mm以上,最高温度不高于32度。
施底肥+整地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播种时间,最好能在播种前一周将肥均匀撒施在地里,旋耕土地15-20公分深,如果地里有前茬留下的根或塑膜需彻底清理,以免影响播种及藜麦生长。建议根据测土情况确定底肥量,如果土壤比较贫瘠也没有测土条件,每亩施用硫基复合肥40-45公斤。
3.2 行距行距控制在45-50公分。
特别注意:播种后的3-10天内要密切关注幼芽。
建议底肥一次施足,不做追肥,如果生长后期发现有缺肥症状,可以追施氮肥不超过每亩15公斤。
主要以旱作为主。
其它常见的虫害有芫箐,在藜麦长到50公分以上开始为害叶或花序,芫箐相对集中,经常会聚集在几株藜麦上,最简单的办法是观察到有芫箐,人工捕捉。病害类常见的有叶斑病,尚没有造成经济损失报道。
4.4锄草
藜麦苗长到10公分后可以结合间苗开始锄第一次草,一般藜麦长到50公分以上还需要锄草1-2次。
由于藜麦高度可达到2米以上,因此从第二次锄草开始,要有意识给根部培土,使根系更稳固,防止后期倒伏收割。
藜麦成熟的标准是外观看,叶变黄变红,叶大多脱落,干开始变干,种子用指甲掐已无水分。
5. 收割方法
目前国内尚无藜麦收割机,建议人工使用镰刀收割,割取藜麦大小穗即可,或用手掰藜麦穗,收割后放在田间或打谷场可晾晒,也可以及时脱粒。
使用四分离脱粒机机脱粒,脱粒后需要及时晾晒。没有脱离机的农户,需要藜麦晾晒干后人工敲打或碾压。
晾晒最好能选择远离砂石的地方,以免砂石混入,如果有条件阴干效果更佳。
晾晒好后用扇车吹去碎枝叶或扁粒,即可装袋。
需要阴凉,干燥,通风,无鼠的地方。
关于藜麦种植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土壤改良:藜麦田的坚实基石
藜麦种植,首当其冲的是土壤的准备。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摇篮,其肥沃程度直接影响到藜麦的产量和品质。在稼祺公司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土壤改良是藜麦种植成功的关键一步。例如,我们针对土壤贫瘠的区域,采用深翻土壤、施用有机肥料的方法,有效提升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藜麦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病虫害防控:藜麦健康的守护神
播种技巧:掌握节奏,精准落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