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面积倒伏是农业生产中常见问题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广泛。只是,玉米大面积倒伏问题一直是困扰农业生产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和品质。本文将从玉米倒伏的原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玉米倒伏的原因
1. 品种因素:植株过高、穗位过高、秆细秆弱、或次生根少等品种容易发生倒伏。
1. 减少产量:玉米倒伏会导致植株倾斜或着地,影响光合作用,进而降低产量。
2. 影响品质:倒伏的玉米籽粒易霉变,影响品质。
防治措施 | 具体方法 |
---|---|
选育抗倒伏品种 | 选择植株矮小、穗位适中、秆粗秆强、根系发达的品种。 |
合理密植 | 根据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
科学施肥 | 合理搭配氮、磷、钾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 |
适时灌溉 | 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
加强病虫害防治 | 及时防治钻心虫、地老虎等虫害和根腐病等病害。 |
人工扶苗 |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如发现倒伏现象,及时扶起植株。 |
四、案例分析
以2019年河北省某玉米种植户为例,该户种植玉米品种为“郑单958”,种植密度为每亩6000株。由于当年夏季暴雨频繁,玉米大面积倒伏,导致产量下降30%。经调查分析,倒伏原因是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当、灌溉不合理等因素共同作用。该户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补救:调整种植密度为每亩5000株,适量施用氮、磷、钾肥,适时灌溉,加强病虫害防治。经过努力,该户玉米产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一、合理密植,避免过密种植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有些农户为了追求高产量,盲目增加种植密度,导致通风透气不良,植株疯长,秸秆过细,容易发生倒伏。因此,合理密植是预防玉米倒伏的关键。一般而言,玉米行距以60-70厘米为宜,株距以25-30厘米为宜。
二、科学施肥,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
施肥不当也是导致玉米倒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施肥过程中,要以氮肥为主,辅以磷钾肥,促进植株粗壮茎杆的生长,从而增强抗倒伏能力。具体施肥量可根据土壤肥力、玉米品种等因素进行调整。
三、使用调节剂,控制植株徒长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徒长现象,导致植株过高,增加倒伏风险。这时,我们可以使用矮壮素等调节剂来控制植株徒长,避免倒伏。
四、加强病虫害防治,减少倒伏风险
玉米生长过程中,会遇到钻心虫、地老虎等虫害以及根腐病等病害,这些病虫害会蛀空茎杆,降低植株抗倒伏能力。因此,要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倒伏风险。
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措施
康平县位于辽宁西北部,属于北方春玉米种植区。近年来,该县通过实施以下措施,有效降低了玉米倒伏发生率:
康平县积极推广抗倒伏玉米品种,如“辽单9号”、“辽单12号”等,这些品种具有较好的抗倒伏能力。
在种植过程中,康平县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品种,科学施肥,合理密植,降低倒伏风险。
通过以上措施,康平县玉米倒伏发生率逐年降低,为农民朋友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未来展望:玉米倒伏防治技术将不断创新
二、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智能监测技术,实时监测玉米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倒伏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