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控旺最佳时期为3-5叶期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控旺是提高产量的关键环节。那么,玉米控旺的最佳时期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药剂和用量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玉米控旺的最佳时期
玉米控旺的最佳时期一般在3-5叶期。这个时期是玉米生长的初期,控旺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防止玉米植株过高,减少倒伏风险,提高产量。
在玉米控旺过程中,药剂的选择至关重要。
药剂名称 | 使用方法 | 注意事项 |
---|---|---|
缩节胺 | 25%缩节胺25毫升兑水40公斤,喷洒在玉米叶面上 | 喷洒时间选择上午10点之前或下午4、5点钟之后 |
乙烯利 | 亩用25毫升,兑水20公斤,喷洒在玉米顶叶 | 喷洒药剂6小时内遇雨,需减量重新喷洒 |
矮壮素 | 50%矮壮素50克兑水30公斤,喷洒在玉米顶叶 | 避免随意加大药量及浓度,以免发生药害 |
除了药剂控旺,以下方法也可有效控制玉米旺长:
- 合理种植密度:避免种植过密,减缓生长速度,达到控旺效果。
- 选择优良品种:选择抗病虫害、抗逆性好的矮杆品种,有利于控旺。
四、案例分析
某地区玉米种植户张先生,在2019年采用玉米控旺技术,通过合理选择药剂和用量,以及采取其他控旺措施,使得玉米产量提高了20%。
- 在玉米3-5叶期,选择缩节胺进行喷洒,用量为25%缩节胺25毫升兑水40公斤。
- 合理种植密度,确保玉米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空间。
- 选择抗病虫害、抗逆性好的矮杆品种。
玉米生长困境解析
在农业生产中,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过程中的旺长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户的一大难题。根系不发达,后期常导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穗位偏高,极易倒伏。即便没有倒伏,也常出现玉米棒秃尖严重,甚至空杆、棒穗短小的情况。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施肥不合理,尤其是氮肥过量。许多农民为了省时省工,常采用“种肥同播”、“一炮轰”的方式施肥,而忽略了玉米对氮肥的适量需求。
化学控旺:精准用药保丰收
面对玉米旺长问题,化学控旺成为了一种简便且有效的解决方案。其中,缩节胺的运用尤为广泛。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使用25%的缩节胺25毫升兑水40公斤,均匀喷洒,能够有效控制玉米旺长。此外,乙烯利也是一种常用的化控药物,亩用25毫升,兑水20公斤,喷洒在玉米顶叶,同样能够起到控旺的效果。
以我国某地区为例,当地农户张大哥种植了30亩玉米。在玉米6至10叶期,他采用了化学控旺的方法,选择在上午10点之前或下午4、5点钟之后进行喷洒,以确保药剂效果。张大哥严格按照说明要求配比药剂浓度,避免了药害的发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的玉米植株生长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穗位高度降低,倒伏现象明显减少。
优化种植策略:合理密植与优良品种
除了化学控旺,合理密植和选择优良品种也是控制玉米旺长的重要措施。玉米种植密度过大,容易导致植株过高,发生旺长。因此,合理种植,减缓生长速度,可以有效控旺。同时,选择抗病虫害、抗逆性好的矮杆品种,如茎杆粗壮、抗倒伏性良好的品种,也为控旺奠定了良好基础。
注意事项:浓度与用量,时机把握
在化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药剂浓度与用量的把握。过高容易发生药害,过低则不起作用。喷洒药剂的最佳时期是玉米6至10叶期,即玉米尺把高至膝盖高,这个时期是玉米的拔节初期,喷打后可使玉米茎增粗,节间缩短,穗位高度降低。此外,喷施药剂6个小时之内遇到降雨,可酌情减量重新喷洒。
未来展望:持续优化玉米种植技术
因为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玉米控旺技术也将持续优化。未来,有望通过更加精准的种植管理、新型化学控旺剂的应用以及生物技术的融合,进一步降低玉米旺长问题,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这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