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种植技术,关注土壤、气候、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
香椿,被誉为“树上的蔬菜”,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在市场上备受青睐。要想成功种植香椿,土壤、气候、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不容忽视。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香椿种植的要点。
一、土壤选择与准备
香椿对土壤要求较高,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石灰质土壤中生长。pH值在5.5-8之间均可,但以中性或弱碱性土壤最为适宜。
土壤特性 | 要求 |
---|---|
土层深度 | ≥60厘米 |
排水性 | 良好 |
肥沃程度 | 高 |
石灰质含量 | 适量 |
二、气候条件
香椿是温带植物,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25℃,幼苗生长期适宜温度白天为15℃-25℃,夜间为10-15℃。保护地内正常生长需20-24℃,8-20℃气温均可正常生长。幼苗耐低温强,健壮生长的幼苗冬季短期-20℃低温下仍可露地安全越冬。
三、病虫害防治
香椿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白粉病、根腐病等病虫害。
- 白粉病:在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
- 根腐病:加强土壤管理,保持土壤排水良好,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同时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
四、种植技术要点
1. 种子选择:选择当年新鲜、饱满、颜色鲜艳的种子,发芽率在40%以上。
2. 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进行播种。
3. 播种方法:将种子与河沙按1:2的比例混匀,适当洒水,湿度以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宜。将混好沙的种子堆放在一起呈馒头状,每日浇水少许,并不时翻倒均匀,待种子有70%露白即可播种。
4. 间苗移栽:幼苗4-6片真叶,高8-10厘米时,进行间苗移栽,距按10-15厘米,掌握留强去弱、留壮去细的原则。
5. 扦插繁殖:秋季落叶后至翌年4-5月,选1-2年生枝条,剪成20cm长的插条,按行株距25×15厘米,插入整好的苗床内,地上露1/3。
6. 栽培管理:及时追施肥水,中耕除草,促进幼苗生长。后期通过摘心,喷施多效唑或肥水管理等措施,控制株高,调整株形,增加苗木养分贮备,促进形成饱满顶芽。
选择香椿种植的土壤至关重要。理想的土壤应该是深厚、疏松、肥沃,富含钾钙。在太和地区,我们通常会选择砂壤土作为苗床,施足有机肥,如农家肥4000公斤,确保土壤的肥力充足。
三、播种与育苗
播种时,选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沙性土和土质肥沃的田块。在1米宽畦内按30厘米行距开沟,沟宽5-6厘米,沟深5厘米,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地播下,覆盖2厘米厚的土。播后7天左右出苗,未出苗前严格控制浇水,以防土壤板结影响出苗。
幼苗出土长出4-6片真叶时,应进行间苗和定苗,株距20厘米。定苗前先浇水,以株距20厘米定苗。株高50厘米左右时,进行苗木的矮化处理,用15%多效唑200-400倍液,每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控制徒长,促苗矮化,增加物质积累。
香椿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症状是从杆子上开始出现绒毛状的白毛,蔓延到叶片上。防治方法包括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等。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可使用适量的农药进行防治。
六、移栽与定植
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可以进行移栽。移栽时要注意保护根系,避免损伤。定植密度以每亩定植3万株左右,株距15厘米、行距15厘米为宜。定植后要及时浇水,促进成活。
七、后期管理
香椿种植是一门技术活,需要从土壤选择、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病虫害防治到后期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细致的操作。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才能获得丰收的果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