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迅速,但基础薄弱
在广袤的田野上,油橄榄以其独特的果香,正逐渐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的新星。只是,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基础薄弱与成效尚不显著的问题也愈发凸显。
基础薄弱,成效尚不显著
近年来,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与此同时,基础薄弱的问题也日益显现。种植技术相对落后,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导致油橄榄产量和品质难以提升。产业链条不完善,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都存在短板,影响了产业的整体效益。
问题 | 具体表现 |
---|---|
种植技术落后 | 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产量和品质难以提升 |
产业链条不完善 | 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都存在短板,影响整体效益 |
品牌影响力不足 | 产品知名度低,市场竞争力弱 |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油橄榄产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机遇。
发展机遇
政策支持
市场需求旺盛
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绿色的食品需求日益增长,油橄榄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健康安全的食品,市场需求旺盛。据统计,我国橄榄油消费量逐年上升,市场前景广阔。
产业优势明显
我国油橄榄适生区广阔,资源丰富。在甘肃、四川、云南等地,油橄榄种植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此外,我国油橄榄品种繁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加强技术创新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油橄榄种植、加工技术水平,提升产品品质和产量。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打造品牌影响力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扩大产品销售规模。
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只要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油橄榄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甲高镇,位于群山环绕之中,山高路险,交通不便,离县城需耗时2小时。长期以来,如何帮助当地农户增加收入,一直是甲高镇党委政府关注的焦点。
《规划》中明确指出,明全教授在武都大湾沟建设示范点进行引种研究,国家将加大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果,从而推动了中国油橄榄产业的发展。这一举措开创了我国引种油橄榄的先河。
今年,甲高镇在多个村庄设立了收购点,包括大坡村委员会、安家村、龙山居委会等,共计6处。甲高镇镇长王立根介绍,由于品种原因,油橄榄从幼苗到成熟期需要6年,直到2012年才有1万余斤的收入,2013年总计收获50吨,这极大地激发了当地老百姓的积极性。
甲高镇地处我国油橄榄适生区之一,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据专家考证,我国油橄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西秦岭白龙江低山河谷区、长江中下游亚热带地带、四川盆地边缘大巴山南坡等几个狭窄的区域。目前,国内初榨橄榄油市场价格已迅速攀升至每公斤120-160元,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据统计,今年全县共栽种油橄榄6万亩,主要分布在甲高、新民、汾河、五马等12个乡镇。预计今年收获200吨,鲜果每斤4元,实现销售额160万元。按照100斤鲜果榨橄榄油15斤,每斤榨橄榄油180元,预计实现销售额1080万元。
奉节县甲高镇安家村2社种植户詹祥海表示,果实按照等级收购,分为一级10元,二级8元,实行最低保护价8元/公斤。收购时间从9月下旬到12月上旬,成熟度要求达到90%以上,青果一律拒收。
油橄榄产业在甲高镇的发展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
2007年,当地党委政府倾听群众呼声、办群众之所需,经过多方考察,最终在甘肃鲁南成功引进30万株油橄榄幼苗树。
詹祥海告诉笔者:“我家现有油橄榄150株,今年已有40多棵树挂满了油橄榄,现在进入收获期,预计今年可以创收2000余元,今年挂果的橄榄树仅占总数的20%,但是比栽种红苕洋芋强多了。”
目前,甲高镇共培育鄂植8号、皮削利、来星、弗澳、阿丝府等品种。
此外,由于油橄榄产业属于新兴的产业,没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即便是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仅凭基础性的条件来推动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够的。目前丽江市在发展油橄榄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形成完整产业格局,导致产业的效益很难实现。
甲高镇党委书记胡兴建表示:“今年,预计油橄榄成熟占全镇栽种总产量的30%左右,挂果数约8000亩,预计产量在80~100吨,鲜果实现销售额约80~100万元之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