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种植成为农民增收新途径,助力乡村振兴
在陕西安康旬阳市,枇杷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这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也成为了致富的特色产业。
枇杷的绿色旅程
刘小玲是旬阳市城关镇两岔河村的村民,5月16日,她的枇杷种植园迎来了丰收的季节。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银罗村,村民们同样在忙碌着采摘枇杷。这里曾是一片荒山,如今却成为了农民增收的宝地。
党建引领,枇杷产业化经营
茴坝村坚持党建引领,实行“党支部+枇杷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党支部和党员成为了合作社经营发展的主力军,先进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地区 | 枇杷种植面积 | 增收效果 |
---|---|---|
陕西安康旬阳市 | 5000亩 | 农民增收显著 |
泸州市纳溪区 | 3000亩 | 农民增收明显 |
革一镇把搞活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头等大事,立足枇杷这一金字招牌,打造更为丰富的产业链条,进一步壮大革一枇杷产业,引导全镇枇杷产业化经营,凸显强村富民效应。
农业经济与乡村振兴的活力
在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树河镇核桃坪村的果园里,枇杷种植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当地农业经济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农户能收获土地入股分红、务工收入、集体分红这三份收益,有效促进了增收。
纳溪区整合社会资金,通过“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模式,把荒山、贫瘠地、撂荒地进行土壤改良,并引进耐薄瘠、易管理、经济效益高的优良枇杷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昔日的“荒山”已经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金山”。
枇杷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
枇杷逐渐成为了水果产业的一大支柱,也成为了助农增收的一大经济产业。长宁县三元乡大力发展枇杷产业,打造三元特色品牌,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推动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枇杷种植成致富新路径
产业融合,枇杷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多元化销售,拓宽市场渠道
微信、抖音带货等多样化的销售形式,为枇杷销售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渠道。未来,革一镇还计划依托规模化的枇杷种植,将枇杷生产和乡村旅游进一步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枇杷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因为枇杷产业的不断壮大,相信更多的地方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枇杷致富”之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