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吨糖田综合栽培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糖量
在农业这片广阔的天地里,甘蔗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蔗糖产业的繁荣。本文将深入解析甘蔗吨糖田综合栽培技术,探讨如何提高单位面积产糖量,助力蔗糖产业升级。
一、甘蔗品种选择与种植结构优化
甘蔗品种的选择是提高产糖量的关键。目前,我国重点推广的新台糖25号、26号、台优及潜力品种如桂糖94/119、粤糖94/128、粤糖93/159、新台糖27号等新良种,均表现出良好的产量和品质。
品种 | 产量 | 蔗糖分 |
---|---|---|
新台糖25号 | 7.5 | 14.5 |
新台糖26号 | 7.0 | 13.8 |
桂糖94/119 | 6.8 | 14.2 |
粤糖94/128 | 7.2 | 14.0 |
粤糖93/159 | 6.5 | 13.5 |
新台糖27号 | 7.3 | 14.3 |
二、甘蔗栽培技术要点
1. 宿根蔗推行“四早”管理:早破垅松蔸、早中耕除草、早施肥和早大培土,做到“以肥等水,以水调肥”。
2. 采用低压引水灌溉、流动式喷灌、打井加喷灌等节水灌溉为主的治旱技术,要求治旱面积达80%以上。
3. 实施机械化、智能化生产等综合技术工程。机械耕深松技术、蔗田土壤诊断施肥和因土配方施肥技术,蔗叶还田和间种高效绿肥,实行宽行距栽培。
4. 加强和完善各级甘蔗科技推广网络和技术队伍的建设,强化技术培训工作。结合“绿色证书工程”的实施,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和阵地,对农民进行科技素质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一支蔗区农民技术骨干队伍,促进甘蔗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应用。
三、案例分析:广西蔗糖业转型升级之路
- 案例一:广西某蔗区通过实施“吨糖田”工程,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单位面积产糖量,平均亩产达到7.5吨以上,收获期平均蔗糖份达到14%以上,投入产出比为1:3以上。
- 案例二:广西某县通过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实现宿根蔗平均亩产6.8吨,蔗糖分13.5%,较之前提高20%以上。
- 案例三:广西某市通过实施节水灌溉技术,降低灌溉成本,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亩产提高10%以上。
甘蔗吨糖田综合栽培技术是提高单位面积产糖量的有效途径。通过优化品种选择、推广先进技术、加强科技培训等措施,我国蔗糖产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案例一:新良种推广,甘蔗产量新突破
在云南省文山州,当地农民在甘蔗种植上遇到了产量提升的难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当地农业部门决定推广新台糖25号、26号等优良品种。经过一年的试验,新良种的推广使得甘蔗亩产从原来的4吨提升至6吨,增幅达50%。这一成果得益于新良种的高产特性,以及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
案例二:节水灌溉技术,抗旱保收有保障
面对干旱的挑战,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引入了低压引水灌溉、流动式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甘蔗田的灌溉效率提高了30%,有效缓解了干旱对甘蔗生长的影响。据统计,实施节水灌溉技术的甘蔗田,平均亩产提高了0.5吨。
案例三:科技培训,农民成为技术骨干
案例四:机械化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