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种植成为饶河镇拓宽增收渠道的新亮点
在饶河镇,黑木耳种植不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条拓宽农民增收的新渠道。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大力推广黑木耳种植,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黑木耳种植,经济效益显著
以包春香为例,她所在的地栽黑木耳生产基地总投资40万元,占地面积近30亩,栽培黑木耳菌17万袋。截至目前,已采摘晾晒出2万余斤干木耳,销往北京、哈尔滨及周边地区,预计今年总产量将达到3万斤,销售收入可达到60余万元。
2017年,白玉县章都乡戈德村开展青杠黑木耳种植基地试点工作,通过近4年的效益汇总分析,收入十分可观,不仅促进了群众增收,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农民致富
饶河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现有黑木耳种植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将种植黑木耳的成功经验 到全镇。目前,昌盛村已有4户发展黑木耳种植,预计明年将发展到200万袋。采取地栽和大棚挂袋两种形式种植,使黑木耳产业成为富民强镇支柱产业之一,带动更多群众“敲”开致富门。
探索可持续发展,助力生态环境
在光照镇者布村黑木耳种植基地里,一排排菌棒码放整齐,一朵朵木耳破棒而出,黝黑肉厚、晶莹透亮的木耳惹人喜爱。光照镇者布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同时,积极发展产业,通过“小木耳”挣大钱,帮助村民走上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年份 | 黑木耳产量 | 销售收入 |
---|---|---|
2017 | 1.5 | 20 |
2018 | 2 | 30 |
2019 | 2.5 | 40 |
2020 | 3 | 60 |
展望未来,再创辉煌
甘孜州白玉县章都乡的黑木耳种植基地内,村民们正忙碌着切木、打孔、栽种菌丝。高原原生态青杠黑木耳,以其绿色无污染的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内蒙古大河湾镇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认真做好林下黑木耳栽培推广工作,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全州黑木耳栽培规模稳定在14亿袋左右,占全省一半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76亿元,成为我州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汪清县将黑木耳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积极推广木耳标准化种植,推动产品研发生产,推进废弃菌包资源化利用。
新和县委和县政府将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规划相结合,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产业规划,蔬菜产业和黑木耳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成为新和脱贫攻坚的新亮点。今年,新和县共落实黑木耳种植面积125亩,黑木耳菌棒达100.4万棒,现已采摘鲜木耳34吨,晾晒干木耳4.5吨,总销售额30万余元。
庄浪县南坪镇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利用苹果树废枝及玉米芯等原料制作菌棒种植黑木耳,让小小的黑木耳成为乡村发展与振兴的新引擎。
买买提·依明说,看到黑木耳能实现快速增收,今年就增加了种植面积,收入也成倍增长。近年来,因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力推进,新和县委和县政府将黑木耳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汪清县委常委崔永国告诉我们,全县有五个乡镇,一百多个村庄专业种植黑木耳,年产值高达34亿元。其中,天桥岭镇天桥岭村就是一个颇具规模的黑木耳种植基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