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甲鱼白底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影响甲鱼皮肤和底板

甲鱼作为一种高价值的养殖品种,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只是,甲鱼养殖过程中,白底板病却成为养殖户们的一大难题。本文将深入解析甲鱼白底板病的成因、症状、防治方法以及案例分析,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甲鱼白底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影响甲鱼皮肤和底板

一、白底板病的成因

白底板病,又称出血性肠道坏死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疾病。其主要病原包括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普通变形杆菌等。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水质恶化、饲料问题、养殖密度过大、应激反应等。

白底板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甲鱼底板苍白,呈极度贫血状态。患病甲鱼体型较厚,底板完好无损伤,但皮肤苍白。大部分身体呈水肿状,肝脏呈土黄色和青灰色,胆囊肿大,有的肾和脾脏变黑和缩小,肌肉苍白无血,甚至亲鳖的卵也呈现无血丝状态。

1. 预防措施

  • 定期泼洒有益微生物,调节水质。
  •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 确保饲料质量,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饲料。
  • 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减少应激反应。

2. 治疗方法

  • 使用聚维酮碘与中药拌料投喂。
  • 全池泼洒大黄和硫酸铜。
  • 使用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拌料投喂。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养殖户在甲鱼养殖过程中发现白底板病,通过及时采取上述防治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甲鱼成活率得到提高。

白底板病是甲鱼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对养殖户了解其成因、症状和防治方法至关重要。通过加强预防措施,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白底板病的发生率,保障甲鱼养殖的效益。

防治措施 效果
定期泼洒有益微生物 改善水质,提高免疫力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减少应激反应,降低发病率
使用聚维酮碘与中药拌料投喂 有效治疗白底板病


对甲鱼白底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影响甲鱼皮肤和底板。有了初步认识后,再研究一下甲鱼白底板病:解决方案探析。

甲鱼养殖业在我国近年来蓬勃发展,只是,一种名为“白底板病”的疾病却成为了养殖户们心中的噩梦。这种疾病不仅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而且治疗难度大,给甲鱼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甲鱼白底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影响甲鱼皮肤和底板
    • 定期泼洒有益微生物,调节水质;
    • 全池泼洒大黄和硫酸铜;
    • 全池泼洒五倍子;
    • 全池泼洒福尔马林,每立方米水体用50克,1~2天后调节水质;
    • 全池泼洒双链季胺盐碘0.5克/立方水。
    • 用聚维酮碘与中药拌料投喂;
    • 用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拌料投喂;
    • 定期投喂胡萝卜20克与生韭菜20克/公斤饲料,或定期投喂有益微生物如EM菌、嗜酸小球菌。

某养殖场在2019年遭遇了白底板病的严重侵袭。在发病初期,养殖户们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后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养殖场采取了上述防治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控制了病情,减少了损失。

白底板病的防控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议养殖户们加强日常管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白底板病的监测和预警,为养殖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9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