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侵染性流胶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桃树生长和果实品质
作者:茶海耕者•更新时间:13小时前•阅读4
一、病害概述
桃树侵染性流胶病,是桃树常见的一种严重病害,广泛分布于全球核果栽培区,尤其在南方桃区发生较为严重。
二、症状表现
症状 | 描述 |
---|---|
枝干症状 | 一年生嫩枝染病,初产生以皮孔为中心的疣状小凸起,翌年5月上旬病斑开裂,溢出无色半透明状稀薄而有黏性的软胶。 |
果实症状 | 果实发病,由果核内分泌黄色胶质,溢出果面,病部硬化,有时龟裂。 |
桃树侵染性流胶病的病原菌为Botryosphaeria ribis,是一种真菌,主要通过雨水和风传播。
四、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保持果园通风透光。
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菌来源。
在发病初期,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
注意喷药时间,一般在发病初期和盛期进行,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2-3次。
桃树流胶病的现状与危害
流胶病主要表现为枝干上的瘤状突起,这些突起在翌年春天会开裂,流出树脂,颜色由透明变为茶褐色。根据病害的性质,流胶病可分为侵染性流胶病和非侵染性流胶病。侵染性流胶病由真菌引起,而非侵染性流胶病则多由外界环境因素或树木自身生理问题造成。
为了有效防治桃树流胶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加强监测:定期检查桃树,及时发现病斑和流胶现象。
- 物理防治:清除病枝、病叶,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使用针对性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 加强管理:合理施肥、修剪,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因为科技的发展,图文识别技术开始在农业领域得到应用。通过将流胶病的图片输入系统,可以快速识别病害类型,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江苏省某桃树种植基地,通过图文识别技术,准确识别出流胶病类型,为后续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某桃树种植基地,由于连续两年遭遇流胶病困扰,产量和品质严重受损。通过采用图文识别技术,结合传统防治方法,基地成功控制了流胶病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
- 对病株进行彻底清除,减少病原传播。
- 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经过一年的努力,该基地的桃树流胶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未来展望
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桃树流胶病的防治将更加精准、高效。图文识别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为桃农提供更加便捷、科学的防治手段,助力我国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