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黄芩栽培管理:关注土壤、水分、病虫害防治

黄芩,作为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植物,其栽培管理至关重要。

黄芩栽培管理:关注土壤、水分、病虫害防治

一、黄芩的用途及产后效益

黄芩作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的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在临床上及中成药中,黄芩的用量逐年增加,尤其在提取物的需求上,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据统计,2006年黄芩鲜品大部分被提炼厂收购,市场货源减少,价格呈上升趋势。

黄芩耐旱耐寒,但喜温怕涝。因此,黄河以北区域是最适宜黄芩生长的地方。对于土壤选择,以肥沃的砂质地为宜,这种土壤虽然水分容易流失,但不怕旱,只需适时浇水施肥,即可保证黄芩根系发育良好,产量高。

三、栽培技术要点

栽培要点 具体要求
播种时间 春播应在4月中旬前完成
播种方法 按行距30厘米开深0.5-1厘米的小沟,将种子均匀洒入,盖土稍压,浇水
土壤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松土、除草
施肥 苗高15厘米时,每亩追施复合肥25公斤、尿素5公斤;6-7月份追施过磷酸钙20公斤;黄芩第三次开花时,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0.5公斤
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叶枯病、根腐病、白粉病等,采用喷洒多菌灵、敌百虫等农药进行防治

四、田间管理

  • 定苗与补缺:苗全部出土长至5厘米时进行疏苗,苗高至10厘米时定苗,株距10厘米为宜。
  • 中耕除草:因为黄芩生长壮大,杂草也会随之而生,需要及时中耕除草。
  • 排水防涝:雨季注意排水防涝,及时拔除病株,进行消毒和防治。

五、收获与加工

黄芩采挖时间应在秋后茎叶枯黄时,三年后起挖的黄芩其黄芩苷含量可超过野生黄芩。采挖后除去泥土茎叶,根据市场情况决定鲜品上市或加工。

六、案例分析

某药农在2018年采用上述栽培管理技术种植黄芩,亩产200公斤,平均售价10元/公斤,亩产效益达2000元以上,远高于种粮效益。

黄芩,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中药材,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在医药市场上备受青睐。其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多种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和中医药领域。因为市场需求逐年增长,黄芩的种植已成为许多药农的致富之道。

黄芩栽培管理:关注土壤、水分、病虫害防治

黄芩种植的关键因素

1. 适时播种:在4月中旬前完成春播,每亩约需黄芩种子1公斤。播前将发芽率80%以上的种子用温水浸泡一周,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出苗。

2. 中耕除草:因为黄芩生长,杂草也会随之生长。定期进行中耕除草,有利于黄芩的生长发育,防止杂草与黄芩争夺养分。

3. 及时追肥:苗高至15厘米时,每亩追施复合肥25公斤,尿素5公斤;进入6-7月份再追施过磷酸钙20公斤;黄芩第三次开花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5公斤。

病虫害防控策略

黄芩生长期间病虫害较少,但仍需注意预防。雨季易发生根腐病,要及时排水防涝,拔除病株,用生粉或50%多菌灵消毒。叶枯病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率高,发现后立即喷洒多菌灵,连续三次,每隔7天一次。

此外,保护种植地块中的天敌,如草蛉、瓢虫、蜘蛛等,利用天敌防治害虫;施用微生物菌肥,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防治叶枯病、根腐病、白粉病等。

通过以上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控策略,我们成功在日照地区实现了黄芩的高产。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优化种植技术,提高黄芩的品质,为医药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的中药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8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