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千余亩精品提子迎来丰收,揭开我国葡萄产业新篇章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鲜食葡萄供不应求,年进口量约15万吨左右。省内各大城市的鲜食葡萄,很大部分来自于新疆库尔勒市及周边地区。库尔勒市生产的提子葡萄主要市场是东北各大城市,与南方相比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长期以来,我国始终把农业放在首位,已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但农村经济还比较脆弱,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疆库尔勒市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库尔勒喀拉苏村红提葡萄丰收
央广网库尔勒10月11日消息金秋时节好“丰”景,眼下,新疆库尔勒市上户镇喀拉苏村红提葡萄迎来丰收,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果香。喀拉苏村葡萄种植面积1100余亩,从10月8日开始采摘,预计15天完成采收。
在上户镇喀拉苏村村民耿路线的葡萄园,一串串色泽鲜红、果粒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精选、打包、装箱,一派丰收景象。
精品提子市场前景广阔
提子作为鲜果的营养价值广泛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市场前景广阔。平塘3千余亩精品提子喜获丰收,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种植户种植葡萄的积极性。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
葡萄种类繁多,价格亲民
迎来葡萄丰收的农园不止这一家。宽阔的货架上,葡萄的种类也有不少,碧绿透亮的阳光玫瑰葡萄、紫红鲜亮的提子、皮薄多汁的巨峰葡萄等,价格从12元到40元不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特色镇”。今年葡萄种植面积达4000亩,有6万多人的经济收入与葡萄产业息息相关,还辐射、带动了相关行业发展。琅岐岛作为“国际生态旅游岛”,其葡萄亩产量近年来保持均衡发展,品牌树立、标准提升以及农旅结合等齐头并进,走出一条具有马尾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引进新品种,推动产业升级
琅岐葡萄产业,已从粗放型种植朝精品化之路迈进,带动了相关物流、旅游等行业的发展。2000年左右,万叶园等率先引进夏黑等提子品种。如今,一到葡萄丰收的季节,葡萄园里便是一片热闹的景象。
科技下乡助力产业发展
据了解,该基地共投资350万元,规划建设3000亩,其中核心区面积1000亩,面上带动农户种植2000亩。基地核心区按照合作社模式进行示范种植,采用农户出土地、出劳力,政府适当补助基础设施建设和种苗购买,合作社统一管理的模式进行种植;面上种植采取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撑,实行统一培训、统一技术指导,规范化栽培管理的方式进行种植。
经济效益显著,带动农民增收
基地不但带动克度镇的航龙、金科、落良等村396户1800人通过发展提子种植实现增收,同时也为大射电天文望远镜项目建成后,发展生态旅游业打下了基础,对将来开发“农家乐”、举办提子节,推进农业生态旅游等具有积极意义。
品种 | 亩产量 | 收入 |
---|---|---|
温克 | 2500公斤 | 3万元以上 |
维多利亚 | 2500公斤 | 3万元以上 |
黑珍珠 | 2500公斤 | 3万元以上 |
黄玫瑰 | 2500公斤 | 3万元以上 |
醉玉美 | 2500公斤 | 3万元以上 |
日前,笔者在位于平塘县克度镇航龙村的千亩精品提子示范基地看到:整齐的提子树苗上,各种红色、青绿色的提子挂满枝头,提子基地内绿意盎然、阵阵飘香,种植户们正忙着修剪、装箱,处处都是一派丰收的喜悦场面。
在解决了3千余亩精品提子迎来丰收,揭开我国葡萄产业新篇章。的问题后,我们可以安心推进千亩提子丰收,引领葡萄产业新潮流。
红提葡萄: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从种植到销售:科技赋能,打造产业新链
为了提高葡萄的品质和产量,喀拉苏村引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从选种、种植、管理到销售,每一步都严格把关。耿路线表示,他们采用了专业的技术培训,通过科学的方法管理葡萄园,使得葡萄的品质和产量都有显著提升。
市场拓展:线上线下同步发力
喀拉苏村的红提葡萄不仅在本地区销售,还通过网络平台拓展了更广阔的市场。耿路线说,他们通过电商平台,将葡萄销往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里的优质葡萄。
未来展望:产业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喀拉苏村的红提葡萄产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村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在科技的助力下,红提葡萄产业将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时间节点:2023年秋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