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稻田养黄鳝,一种结合水稻种植与黄鳝养殖的生态农业模式

稻田,这片孕育生命的土地,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迎来了新的生机。稻田养黄鳝,一种将水稻种植与黄鳝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正在我国各地悄然兴起。

稻田养黄鳝,一种结合水稻种植与黄鳝养殖的生态农业模式

一、稻田养黄鳝的优势

  • 提高水稻产量:黄鳝在稻田中活动,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
  • 增加经济收入:黄鳝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稻田养黄鳝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增收。
  • 保护生态环境:稻田养黄鳝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自如、旱涝保收的田块,通风、透光、保水性能好,弱酸性土质的田块。

2. 鳝种放养

一般每亩放养30—50克/尾的鳝种8000—1000尾,并套养5%的泥鳅。放养时水温差不要太大,切勿用冷水冲洗鳝种,以防“感冒”。用3%—5%食盐水浸泡鳝种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及寄生虫。

3. 水稻栽培要求

采用垄沟式养殖方式,即在垄上种稻,沟中喂鳝。采取水稻为主,多次晒田,干湿交替灌溉法。

夏季高温又起到遮阳降温作用,且稻田中有丰富的天然供黄鳝摄食。环沟中种植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并定期施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确保环沟水质清爽,减少黄鳝的病害发生。

加高加宽加固田埂,四周开挖宽、深0.4—0.5米的排水沟,田内再开数条纵横沟,宽、深0.3—0.4米,沟与沟相通,形成“井”字状,沟占稻田面积的8%—10%。

6. 田间管理

初期,灌注新水以扶苗活棵;分蘖后期水层加深,控制无效分蘖,也利于黄鳝生长;生长期间,5—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20%,并加高水位10厘米。每15天左右向田中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每立方米用生石灰10—15克。

三、案例分析

某地农民张先生,通过实施稻田养黄鳝项目,实现了年收入翻倍。他选择了一片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稻田,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鳝种放养、水稻栽培和管理。经过一年的努力,他收获了大量优质黄鳝和水稻,实现了农业增收。

稻田养黄鳝,是一种生态农业的创新模式,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我们可以实现农业产出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技术要点 具体内容
稻田选择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自如、旱涝保收,通风、透光、保水性能好,弱酸性土质的田块。
鳝种放养 每亩放养30—50克/尾的鳝种8000—1000尾,并套养5%的泥鳅。
水稻栽培 采用垄沟式养殖方式,采取水稻为主,多次晒田,干湿交替灌溉法。
饲养管理 夏季高温又起到遮阳降温作用,且稻田中有丰富的天然供黄鳝摄食。环沟中种植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并定期施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
水质调节 加高加宽加固田埂,四周开挖宽、深0.4—0.5米的排水沟,田内再开数条纵横沟,宽、深0.3—0.4米。
田间管理 初期,灌注新水以扶苗活棵;分蘖后期水层加深,控制无效分蘖,也利于黄鳝生长。
稻田养黄鳝,一种结合水稻种植与黄鳝养殖的生态农业模式

稻田养黄鳝需要协调好水稻田间管理与黄鳝养殖之间的关系。施用农药时,宜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止农药过多直接落入水中。稻田养殖多采用垄沟式养殖方式,即垄上种植水稻,沟中饲养黄鳝,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8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