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养黄颡鱼高产,需优化养殖环境与饲料管理
作者:农艺之星•更新时间:14小时前•阅读3
一、
黄颡鱼作为一种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的淡水鱼类,在我国水产养殖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是,黄颡鱼的精养高产并非易事,需要养殖户从养殖环境和饲料管理两方面入手,优化养殖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二、优化养殖环境
1. 池塘条件:选择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水质良好、无污染的池塘进行养殖。池塘面积以1334-3335平方米为宜,水深1.5-2米,池底淤泥较少。 2. 池塘形状:以长方形池塘为宜,有利于操作和管理。池塘周围不应有高大树木和房屋,以免遮挡阳光和风力。 3. 水质管理:保持池塘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定期冲注新水、更换老水,确保水质鲜活、嫩、爽。合理使用增氧机,避免池水富营养化导致低溶氧综合征。 4. 鱼苗放养:生石灰清塘消毒,提高鱼苗成活率。放养前7天排干池水,每667平方米用100公斤生石灰清塘消毒。第3天注入新水,并用“901鱼虫净”杀灭敌害,提高鱼苗成活率。三、饲料管理
1. 饲料选择:选择蛋白含量高、营养均衡、适口性和稳定性好的优质饲料。全价膨化饲料为佳,可满足黄颡鱼的生长需求。 2. 饲料投喂:实行“四定”投饲,即定点、定时、定量、定质。 - 定点:饲料投喂在食台上或附近,不要满塘随意投喂。 - 定时:上午9-10点喂日饵量的1/3,下午4-5点喂2/3,每次喂30分钟。 - 定量:日投饲率随水温变化和鱼的生长适时调整,一般为3%-8%。 - 定质:确保饲料新鲜不变质,在价格合理的前提下,选择优质饲料。 3. 饲养方式:设置2-4个食台,进行驯食,使鱼群在固定时间到固定地点集中抢食。 4. 勤巡塘检查: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鱼群活动和水质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四、案例分析
某养殖户在2019年采用精养高产模式养殖黄颡鱼,通过优化养殖环境和饲料管理,实现了亩产2500公斤的优异成绩。具体措施如下: 1.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池塘,面积2亩,水深1.5米。 2. 池塘形状为长方形,周围无高大树木和房屋。 3. 每周冲注新水1次,更换老水,确保水质鲜活。 4. 使用全价膨化饲料,实行“四定”投饲。 5. 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鱼群活动和水质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黄颡鱼精养高产需要养殖户从养殖环境和饲料管理两方面入手,优化养殖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养殖户能够掌握黄颡鱼精养高产的关键技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刚刚说了精养黄颡鱼高产,需优化养殖环境与饲料管理。,现在继续说黄颡鱼养殖:环境饲料双管齐下。
黄颡鱼养殖:探寻高效养殖之道
在安徽省的一个宁静渔村,黄颡鱼养殖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这里,我们看到了环境与饲料双管齐下的养殖模式如何将黄颡鱼的产量和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养殖池塘的选择至关重要。这里,养殖户们倾向于选择靠近水源、交通便利、水质清澈、周围环境无污染的地点。例如,张师傅的池塘就位于一片宽阔的稻田旁,水源充足,水质纯净。他还特别注重池塘的底质和形状,以利于操作和管理。张师傅说:“我们的池塘形状是长方形,底部平坦,这样便于管理和投喂。”
饲料选择:科学搭配营养
在饲料的选择上,张师傅采用的是天骄黄颡鱼膨化配合饲料。这种饲料营养均衡,易于消化吸收,非常适合黄颡鱼的生长。他还根据黄颡鱼的生长阶段和需求,科学调整饲料的投喂量。例如,在鱼苗放养初期,他采用的是粒径较小的饲料,因为鱼苗的成长,逐渐过渡到粒径较大的饲料。
水质管理:确保水质清新
水质管理是黄颡鱼养殖的关键。张师傅每天都会监测水质,确保溶氧量达到5毫克/升以上,每天大部分时间不低于3毫克/升。他还定期冲注新水、更换老水,以保持水质鲜、活、嫩、爽。此外,他还合理使用增氧机,避免池水富营养化。
鱼病防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为了预防鱼病的发生,张师傅在鱼苗放养前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处理。他还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如全池泼洒强氯精或甲醛,以及内服痢特灵等药物。在养殖过程中,他坚持每天巡塘,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
因为黄颡鱼养殖技术的不断优化,张师傅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将继续探索更加科学的养殖方法,提高黄颡鱼的产量和品质,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