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黄芩种植技术:探讨科学种植方法

一、黄芩概述

黄芩,别名黄金条根、山茶根、黄芩茶,为唇形科植物,其根供药用,主要成分黄芩甙、黄芩黄素、汉黄芩素和黄芩新素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病发热、肺炎、咯血、黄疸、肝炎、痢疾、目赤、胎动不安等到症,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草药之一。

黄芩种植技术:探讨科学种植方法

黄芩在年平均气温4~10℃,年积温2500~4000℃,无霜期120~220天地区均可生长,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壤土、砂壤土或腐殖质壤土,平地、缓坡地均可。

1. 选地与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宜,忌连作。每亩施捣碎农家肥3000kg、过磷酸钙20kg,耕深25~30cm。耙细整平,作宽1.2m的畦,长短不限。

2. 种子繁殖

①种子采集:选生长健壮植株采集,黄芩花期长,种子成熟期不一致,易脱落,故熟后即采,采后晒干、打下种子、去杂质备用。

②浸种:播种前将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24h,捞出稍晾即可播种。

③播种: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秋播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进行。按行距30~40cm开沟,沟深0.5~1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细土,稍镇压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春季黄芩未萌发新芽之前,将根挖出,切下主根供药用,然后根据根茎块的大小,将母株根茎切成若干块,每块有2~3个芽,按株行距15cm×30cm挖穴栽种,覆土压实,浇水,10天左右可长出幼苗。

4. 田间管理

1. 间苗:幼苗出齐后,分2次间掉过密和瘦弱的小苗,按株距10~15cm定苗。

2. 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后,及时松土除草,结合松土向幼苗四周适当培土,1年进行2~3次,没有杂草,有利于植株正常生长。

3. 追肥:苗高10~15cm时,追施一次清淡的人畜粪水,助苗生长,提高产量。6月底7月初,每亩追施过磷酸钙20kg加尿素5kg,在行间开沟施下,覆土后浇一遍水。

4. 摘除花蕾:如不收种子则剪去花枝,减少养分的消耗,促使根部生长,提高产量。除留种田外,花期要及时打尖,选晴天剪去花蕾。

5. 病虫防治

主要病虫有叶枯病,危害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向内延伸,呈不规则黑褐色病斑,迅速蔓延,致叶片枯死。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2~3次。

6. 采收加工

种植2~3年后收获,至秋后茎叶枯黄时将根刨出,去掉茎叶,抖净泥土,晒至半干时撞去外皮,然后晒干或烘干。亩产干货150~200kg。

四、案例分析

陕西商洛某中药材种植基地,在2018年采用科学种植方法,对黄芩进行种植,经过3年的努力,亩产干货达到200kg,比周边地区平均产量高出50%。通过科学种植,不仅提高了黄芩产量,还提升了黄芩的品质,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黄芩种植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需要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才能提高产量与品质。本文从选地整地、种子繁殖、分根繁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广大黄芩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黄芩种植:揭开高效技术的神秘面纱

在中医药的宝库中,黄芩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而备受瞩目。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根入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多种功效。因为市场需求逐年上升,高效黄芩种植技术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黄芩种植技术:探讨科学种植方法

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黄芩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未来,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优化种植模式、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黄芩的高产高效种植将更加可行。同时,黄芩的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为种植者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7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