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棉花立枯病是一种危害棉花的土传病害

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只是,在棉花种植过程中,一种名为立枯病的土传病害却成为了棉花种植者的一大头疼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种病害的特点、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棉花立枯病是一种危害棉花的土传病害

一、棉花立枯病的特点

特点 具体描述
发病快 病菌侵入后,短时间内即可导致棉苗萎蔫倒伏。
传播广 病菌可通过土壤、灌溉水等途径传播,对整个棉田造成危害。
发病周期长 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长过程中都可能受到立枯病的侵扰。

棉花立枯病的发生,会导致棉苗生长缓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棉苗死亡,从而降低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 降低棉苗出苗率:立枯病会导致棉苗死亡,从而降低棉苗的出苗率。
  • 降低棉花产量:由于棉苗死亡,导致棉花产量下降。
  • 降低棉花品质:立枯病会导致棉纤维品质下降,影响棉花的销售。
  1.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深耕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减少病菌传播。
  2.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产量高的棉花品种,降低立枯病的发生。
  3.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农药进行防治。

  • 喷雾:在发病初期,用10毫升30%甲霜恶霉灵或适麦丹+5毫升神奇不朽或申嗪霉素15毫升+15毫升38%恶霜嘧铜菌酯对一桶水,顺棉苗主茎喷雾,使药液顺主茎滴入土壤,连喷2~3次,间隔期10~15天。
  • 灌根:在发病初期,用15毫升申嗪霉素+15毫升甲霜恶霉灵+15毫升38%恶霜嘧铜菌酯对一桶水灌根,连灌2~3次,间隔期5~7天。
  • 涂刷:用10毫升神奇不朽时或适麦丹+5毫升爱多收或15毫升申嗪霉素+15毫升38%恶霜嘧铜菌酯,对0.5公斤水,扒开棉棵周围的土使其露出病斑,用毛刷涂刷,连续涂刷2~3次,间隔期7~10天。


棉花立枯病是一种危害棉花的土传病害,具有发病快、传播广的特点。讲得差不多了,现在聊聊棉花立枯病防治策略研究。

棉花立枯病,又被称为烂根病或黑根病,是棉花苗期常见且极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这种病害广泛分布于南北棉区,尤其在苗期,会对棉苗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大面积死苗,对棉农的经济效益造成重大损失。

棉花立枯病是一种危害棉花的土传病害

立枯病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形成的菌丝体或菌核是次年发病的主要来源。

棉花立枯病的症状主要包括:棉籽受害后出现烂种和烂芽;幼苗茎基部受害后,会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并逐渐 围绕嫩茎,病部缢缩变细,最终导致病苗萎蔫倒伏枯死。

该病害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土壤传染,病菌在土壤中积累,可通过土壤传播到健康棉苗,引发新的病害。

为了有效防治棉花立枯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土壤处理:深耕改土,将棉田内的枯枝落叶等连同病菌和害虫一起翻入土壤下层,对防治苗期病害有一定的作用。

2. 适期播种、育苗移栽:在不误农时的前提下,适期播种,可减轻发病。

3. 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棉田增施有机肥,促进棉苗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能抑制病原菌侵染棉苗。

1. 喷雾:发病初期,用10毫升30%甲霜恶霉灵或适麦丹+5毫升神奇不朽或申嗪霉素15毫升+15毫升38%恶霜嘧铜菌酯对一桶水,顺棉苗主茎喷雾。

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棉农们不断学习和实践。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棉花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