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火龙果种植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在广袤的田野上,火龙果以其独特的魅力,正逐渐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引擎。这一绿色产业的兴起,不仅美化了乡村,更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火龙果种植的崛起
近年来,因为农业科技的发展,火龙果这一热带水果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沙子乡,就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将火龙果种植发展成为一项特色农业产业。
据当地政府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乡火龙果种植面积已达到1400余亩,年产值约4500万元,全年实现纯利润2000多万元。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火龙果种植在农民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
特色种植,助力脱贫
火龙果种植之所以能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种植模式。以海南北纬十八度果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通过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土地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
此外,针对返乡农民工,各地政府也积极扶持发展大棚特色产业种植,提供市场信息、协调资金、技术培训和销售渠道等,帮助农民工实现脱贫致富。
实践案例:廖秀华的火龙果基地
位于道县祥霖铺镇两河口村的廖秀华,便是火龙果种植的受益者之一。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了解到红心火龙果的市场前景。于是,她决定从广西引进红心火龙果,在祥霖铺镇两河口村种植了100多亩。
由于管理到位及全部施用有机肥料,人工授粉,廖秀华的火龙果基地今年喜获丰收,预计产量能够达到40多万斤,产值160多万元。
火龙果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因此,火龙果种植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海南省东方市,火龙果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东方市利用“一瓶火龙果汁”带动一片土地的产业进入快车道,实现了科技兴农、科技富农的深入发展。
年份 | 火龙果种植面积 | 年产值 | 纯利润 |
---|---|---|---|
2016年 | 800 | 3000 | 1200 |
2017年 | 1200 | 4000 | 1600 |
2018年 | 1400 | 4500 | 2000 |
党建引领,产业扶贫新路径
近年来,融安县沙子乡在脱贫攻坚战中,积极探寻适合本地实际的产业扶贫路径。乡党委政府创新实施了“党建带富”工程,通过党组织引领,鼓励和引导农民种植火龙果。这一举措,不仅让农民朋友找到了增收的新途径,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链
融安县沙子乡地处桂北大石山区,气候条件适宜火龙果生长。当地政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进了优质火龙果品种,并建立了标准化种植基地。此外,还积极打造火龙果产业链,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科技赋能,提升产业效益
为了进一步提升火龙果的产业效益,沙子乡引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如:智能灌溉系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有效提高了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
拓展市场,拓宽增收渠道
针对火龙果的销售问题,当地政府积极拓展市场,通过参加各类展销会、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将火龙果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同时,还引导农民参与火龙果深加工,如:火龙果果酱、火龙果汁等,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
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沙子乡的火龙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许多农民朋友通过种植火龙果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沙子乡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