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植油橄榄,从无到有
作者:茶海农夫•更新时间:14小时前•阅读5
在甘肃陇南的大山深处,一场绿色革命正在悄然兴起。这里,油橄榄成为了农民眼中的“致富果”,从无到有,见证了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油橄榄的引入与试种
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从阿尔巴尼亚引进油橄榄,70年代,陇南试种成功。2015年,陇南武都区油橄榄种植遍及全区,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树”。
年份 | 事件 |
---|---|
1964年 | 阿尔巴尼亚政府向中国赠送1万株油橄榄树苗 |
1975年 |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开始引进种植油橄榄 |
2015年 | 陇南武都区油橄榄种植遍及全区 |
种植技术与经济效益
油橄榄树的培育时间较长,但一旦长成,每棵树的经济寿命可达百年以上。陇南市武都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油橄榄基地,橄榄油产量占到全国的80%以上。
- 种植技术: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进行土壤改良,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
- 经济效益:油橄榄产出经济已占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年均收益2200多元。
政府支持与农民收益
为了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当地政府考虑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并通过奖励等方式鼓励农民种植油橄榄。
- 政府支持: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户渡过种植初期的难关。
- 农民收益:油橄榄产出经济已占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年均收益2200多元。
因为新品种的选育、新技术的应用,油橄榄种植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产业效益也将得到提升。
- 扩大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油橄榄种植范围,提高产业效益。
- 技术创新:引进新技术,提高油橄榄的产量和品质。
- 市场拓展:加强市场拓展,提高油橄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油橄榄种植为甘肃陇南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成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油橄榄产业将继续蓬勃发展,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福祉。
油橄榄的绿色传奇:从异国移植到本土生根
种植之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