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番荔枝内酯衍生物在抗癌领域的应用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番荔枝内酯成分,源自番荔枝科植物,是一种天然化合物,近年来在抗癌研究领域备受瞩目。其中,Bullatacin和Squamocin这两种成分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分别是Taxol的300倍和80倍,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

番荔枝内酯衍生物在抗癌领域的应用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番荔枝内酯衍生物的制备与用途

为了提高番荔枝内酯的靶向传输性,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科研团队,包括吴萍、魏孝义等,成功地将番荔枝内酯Bullatacin或Squamocin与生物素直接偶联,或通过Linker与长臂生物素偶联,最终通过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层析分离纯化,获得了一种新的番荔枝内酯衍生物。

国家发明专利的授予

这一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近日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专利名称为“番荔枝内酯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专利号为CN200910046628.4,申请日为2009年2月25日,公开号为CN101812040A。

抗癌活性与作用机制

番荔枝内酯通过其强烈的细胞毒活性,特别是其四氢呋喃环结构,引导肿瘤细胞凋亡。这种作用机制包括对线粒体呼吸链的抑制作用,是抗癌所必需的基本结构。此外,含有四氢吡喃环、无THF和THP环的化合物,如squamooin及其衍生物,对多种肿瘤细胞也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研究团队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研究员徐凤霞与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Ronse De Craene博士对番荔枝科15个种的花发育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该科花原基分生组织变异很大,具有三基数和四基数类型及之间的过渡类型,为番荔枝内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番荔枝内酯衍生物作为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作用机理新颖,对MDR肿瘤有效,有望成为未来抗癌药物研究的新方向。

专利名称 番荔枝内酯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发明人 李云森, 陈子珺, 檀爱民, 程萍, 雷启福
申请号 CN200910046628.4
申请日 2009年2月25日
公开号 CN101812040A

注:以上信息来源于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的百度文库专利内容。


番荔枝内酯衍生物在抗癌领域的应用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内容告一段落,接下来是番荔枝内酯新应用,抗癌专利领航未来。

探索生命奥秘,科技领航健康未来。近年来,我国科研团队在植物化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番荔枝内酯这一天然化合物的新应用,为抗癌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番荔枝内酯,这一番荔枝科植物特有的天然化合物,其抗癌活性曾被誉为“明日之星”。只是,由于其选择性较差、毒性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我国科研人员巧妙地将番荔枝内酯与营养素偶联,成功制备出了具有靶向传输性的新番荔枝内酯衍生物。

番荔枝内酯衍生物在抗癌领域的应用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保护:创新成果的权威认证

这一发明专利的获得,不仅是对科研团队辛勤努力的肯定,也为番荔枝内酯衍生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法律保障。

作用机理:靶向抗癌,潜力无限

实践案例:科研与产业的完美结合

在实践应用方面,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的研究成果已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同推进番荔枝内酯衍生物的产业化进程。其中,一家名为“绿源生物科技”的企业,已成功将番荔枝内酯衍生物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番荔枝内酯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彰显了我国科研实力的不断提升,也为全球抗癌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然化合物将在抗癌道路上绽放光彩,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7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