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竹荪,一种名贵食用菌

竹荪,这个被誉为“真菌之花”和“菌中皇后”的名贵食用菌,以其优雅的体态、丰富的营养和诱人的口感,成为了市场上备受瞩目的焦点。只是,要想成功种植竹荪,掌握特定的栽培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竹荪,一种名贵食用菌

竹荪的生物学特性

竹荪,又称竹参、竹笙、仙人笙等,属于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它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构成。菌丝体初为白色,绒毛状,后逐渐加粗成线状,最后膨大为菌索。幼龄的菌丝体颜色洁白,培养时期长可变为粉红色、淡紫色或黄白色。子实体由菌盖、菌裙、菌柄和菌托四部分组成。

竹荪在夏秋季节单生或群生于竹林、竹子与阔叶树混交林,以及庭院林边等处。它是一种腐生菌,菌丝能从腐竹、腐木、竹根、竹鞭及腐殖质土中吸收所需碳、氮和无机盐等营养。

竹荪属中温性。菌丝在10-29℃均能生长。子实体在16-29℃发生,以22-25℃最适宜。菌丝体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75%,子实体生长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菌丝在无光或弱光下均能生长,喜欢偏酸性环境,要求通风良好。

原种及栽培种的制备

材料 比例
碎竹片 65%
木屑 15%
麸皮 20%
至含水量65%

室内箱栽

用废木箱作栽培容器。在箱底先铺5-10厘米厚的腐殖质土,其上铺竹段、木段或其它代料,于料上接入竹荪栽培种。每平方米用3瓶菌种,最后覆盖肥土5-8厘米,浇透水,在室温下培养发菌。常洒水,保持湿润。

选择背风阴凉场地,挖深10-15厘米,宽100厘米,长度不限的床畦。畦底留10厘米松土,先铺一层竹片或段木,在竹片或段木上播1层菌种,撒1层干竹叶,最上部覆盖肥土10厘米。

水分管理

菌丝体生长阶段土壤湿度应保持65-70%,湿度过大过小都不利。若土壤过干,可喷细水,但不可使泥土上积水。

严防人、畜践踏。在发菌过程中,平时不要挖开检查,以免弄断菌丝。及时补土。若埋的段木露出土表,应及时补土覆盖。

通过以上详细的栽培技术介绍,相信您已经对竹荪的种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只要掌握好这些技术,相信您在农业致富的道路上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刚刚说了竹荪,一种名贵食用菌,需掌握特定栽培技术。,现在继续说竹荪栽培:技术革新,市场拓展。

一、竹荪的培育:从原种到成品

在四川的某个乡村,张大哥是当地知名的竹荪种植专家。他告诉我们,竹荪的培育过程,就像呵护一个婴儿的成长。要准备好原种和栽培种。张大哥的秘诀是,将碎竹片、木屑和麸皮按比例混合,加水至合适湿度,这是菌丝生长的温床。接着,将杂屑、麸皮、糖、石膏、黄豆饼粉等混合,同样调至适宜含水量,这是菌蕾发育的摇篮。

竹荪,这位“真菌之花”和“菌中皇后”,对生活环境有着独特的偏好。它喜欢在夏秋季节,与竹林、阔叶树混交林或是庭院林边共舞。张大哥说,竹荪的生长环境要保证通风良好,湿度适中,这样才能让它舒展身姿,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竹荪,一种名贵食用菌

在张大哥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竹荪的管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室内箱栽时,要确保菌丝体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生长,当气温达到20-24℃时,菌蕾便会在土壤中悄然形成。室外床畦栽培则需搭建荫棚,以保持适宜的遮荫条件。水分管理也是关键,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竹荪的生长。

因为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竹荪的市场需求逐年上升。张大哥和他的团队正致力于市场拓展,将竹荪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同时,他们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通过优化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让竹荪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对于张大哥种植竹荪不仅仅是为了经济收益,更是对自然的一种敬畏和回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种珍贵的食用菌,让竹荪成为连接自然与人类的桥梁。

通过张大哥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竹荪栽培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竹荪栽培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投身其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7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