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鲻鱼塘养技术:探讨鲻鱼养殖方法与效益

一、鲻鱼养殖的概述

鲻鱼,作为一种粗生、杂食、快生、病少的优质鱼类,不仅肉质鲜美,而且生长迅速,病害较少,因此在养殖领域备受关注。联合国农粮组织更是将其推荐为世界海淡水养殖的三大鱼类之一。

鲻鱼塘养技术:探讨鲻鱼养殖方法与效益

中国近海鲻鱼苗源丰富,尤其是在农历三月上旬至四月中旬,苗盛发季节。抓住这一时机进行捕捞和暂养,再养成鱼,投资省、效益高,具有极高的养殖价值。

1. 池塘要求

选择适合的池塘是鲻鱼养殖的第一步。理想池塘应具备进排水闸门,水深1.2-1.5米,且既有纳潮海水,又有淡水入注。池塘面积以20-30亩为宜,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

2. 放养模式与密度

鲻鱼养殖有单养和混养两种模式。单养模式虽然简单,但不能充分发挥水体生产力,因此生产上一般采用与鲢、鳙、草鱼等家鱼混养形式。混养时,每公顷放养7-8厘米的鲻鱼5000-15000尾,家鱼约1000尾。

鲻鱼以摄食植物性饵料为主,常用饵料有花生饼、米糠、麦麸、酒糟等。投喂次数为每天一次,在早晨施放,投喂量一般为鱼体总重量的1%-2%。

经常观察鲻鱼的生长状况及海塘设施,特别要注意水质新鲜,清除塘内残饵和污废物;通过和目筛绢网换水,防止敌害鱼类入侵;尤其严防人为的偷、毒、炸鱼事件发生。

由于鲻鱼池塘养殖现在都是采用肥塘高密度养殖,所以在日常管理中,鱼类出现缺氧浮头经常发生。因此,要经常巡塘,特别是早晨气压低的情况下更应该引起注意。当发现浮头时要及时注入新水或开启增氧机增氧。

经过多年的实践,鲻鱼养殖的效益逐渐显现。以2004年我县进行的鲻鱼、河蟹、草鱼池塘混养技术示范为例,经过两年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为进一步提高鲻鱼养殖技术水平,提倡无公害生态养殖,建立国家级鲻鱼良种场,探索鲻鱼饲料养殖,鲻鱼疫苗的研发与运用,工厂化养殖,拓宽消费市场如深加工等。

鲻鱼池塘养殖是一项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产业。通过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鲻鱼养殖的产量和品质,为养殖户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指标 数值
池塘面积 20-30亩
放养密度 每公顷放养鲻鱼5000-15000尾,家鱼约1000尾
投饵量 鱼体总重量的1%-2%
养殖周期 150-200天


在鲻鱼塘养技术:探讨鲻鱼养殖方法与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鲻鱼养殖: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的内容。

鲻鱼塘养技术:探讨鲻鱼养殖方法与效益

二、混养技术示范与应用

在鲻鱼养殖过程中,细节管理至关重要。

  • 池塘准备:选择适宜的池塘,确保水深、水质良好,并进行消毒处理。
  • 施肥:定期施用磷酸盐和硫酸盐肥料,同时补充有机肥料,以培养肥沃的水质。
  • 投饵:根据鱼种大小和生长阶段,合理安排投饵量、时间和地点。
  • 巡塘:每日早晚巡塘,观察鱼群活动和水质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四、防泛塘措施

  • 安装增氧机:确保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
  • 巡塘:早晚各巡塘一次,及时发现并处理浮头现象。
  • 注入新水:必要时注入新鲜水,以改善水质。

五、未来发展方向

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鲻鱼养殖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推广无公害生态养殖。
  • 建立国家级鲻鱼良种场,提升品种质量。
  • 研发新型饲料和疫苗,提高养殖效率和成活率。
  • 拓展消费市场,如发展深加工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7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