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产研究所黄鳝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成果通过验收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研究成果——黄鳝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经过严格的验收程序,成功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黄鳝养殖技术的空白,也为水产养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项目 | 内容 |
---|---|
项目名称 | 黄鳝规模化全人工繁育 |
验收时间 | 2019年6月 |
验收地点 | 湖北省仙桃市 |
验收专家组 | 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多个机构的知名专家组成。 |
黄鳝作为一种重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其养殖历史悠久,市场需求量大。只是,长期以来,黄鳝规模化人工繁育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如亲本选育、繁殖控制、苗种培育等,严重制约了黄鳝养殖业的发展。
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李忠研究员的带领下,经过多年努力,成功攻克了这些技术难关。2015年,团队首次实现了黄鳝规模化人工繁殖。随后,在湖北、安徽等地开展了中试和示范工作,2017年完成了黄鳝子一代规模化繁殖。经过两年的强化培育,2019年,团队再将1100千克可繁育的亲本进行了子二代规模化繁殖,催产率达95%以上,亲本平均产卵数为6000粒/千克,受精率平均为75%,孵化率平均为55%。
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科研团队在黄鳝亲本性腺发育、精子保存、室内人工孵化、苗种培育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同时,也为后续黄鳝养殖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验收专家组在听取项目汇报后,对黄鳝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认为,该技术成果突破了黄鳝规模化人工产卵、室内人工孵化、苗种培育等技术难关,标志着我国18种淡水繁育鱼类的全人工繁殖技术全部实现,将对黄鳝全人工繁育产业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此次验收的成功,不仅是对长江水产研究所科研实力的认可,更是对全国水产养殖业的巨大鼓舞。未来,长江水产研究所将继续加大科研力度,推动水产养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渔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在湖北省仙桃市,一项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为水产养殖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这项技术,就是黄鳝的全人工繁育技术,它不仅标志着我国在水产养殖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更为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技术突破:黄鳝规模化全人工繁育的成功
项目成果:科研与产业的双赢
实际应用:养殖户的福音
黄鳝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的成功,对于养殖户无疑是一个福音。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黄鳝的繁殖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还保证了黄鳝的品质。在湖北等地,已有不少养殖户开始尝试使用这项技术,他们的养殖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
未来展望:推动水产养殖新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