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单养黄颡鱼,一种以黄颡鱼为主
内容提要
黄颡鱼,又称黄骨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以其肉质细嫩、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池塘单养黄颡鱼,是一种以黄颡鱼为主,其他鱼类为辅的养殖模式。本文将详细介绍黄颡鱼的养殖技术,为养殖户提供实用指导。
一、池塘准备
为了确保黄颡鱼的养殖成功,池塘的准备至关重要。
- 水源和水质:要求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最好选择靠近水库、湖泊、河道、沟渠的鱼池。
- 鱼池面积、水深和底质:黄颡鱼对成鱼饲养塘的要求不太严格,大小鱼池都可用,但需注意底质平坦,便于捕捞。
二、鱼种放养
项目 | 内容 |
---|---|
鱼种来源 | 本场人工繁育的江黄颡鱼 |
鱼种规格 | 1厘米时以活水蚯蚓饲喂,3-5天可达2厘米,改喂鱼浆,15-20天后长到5厘米 |
放养密度 | 每亩放养4000尾,共计6000尾 |
饲养管理包括饲料投喂、水质调节和鱼病防治等方面。
- 饲料投喂:设置饵料台,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5%,上午9-10时、下午3-5时各一次。
- 水质调节:每30天左右亩用生石灰8千克对泼洒一次,适时开动增氧机。
- 鱼病防治:泼洒生石灰,挂袋杀菌王药粉,每月拉网检查鱼体生长情况。
四、收获
养殖周期结束后,进行收获。本文以江门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2009年12月4日发布的案例为例,介绍收获情况。
项目 | 内容 |
---|---|
收获时间 | 6月4日下池,12月11日起捕干池 |
产量 | 217千克,尾重45-80克 |
饵料系数 | 2.6 |
五、体会与讨论
- 密度不宜过大:减小放养密度,亩放3000尾左右为宜。
- 饲料成份:使用蛋白质含量在36%以上的全价饲料,或辅以鱼浆、螺蚌肉糜等动物性饲料。
通过以上详细介绍,相信您对黄颡鱼池塘养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养殖之路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开展黄颡鱼池塘养殖时, 需确保水源充足、水质纯净,远离污染源。理想的养殖池塘应靠近水库、湖泊或河道,具备良好的排灌系统。在池塘准备阶段,需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如使用生石灰进行泼洒消毒,确保养殖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案例:位于江门市的一处养殖场,其池塘面积为1.5亩,水深在1.5至1.8米之间,配备有浮式喷水增氧机,池底平坦,淤泥较少,便于捕捞。在鱼种下池前,池塘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和施肥工作,为黄颡鱼的养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择健康的鱼种是养殖成功的关键。黄颡鱼的鱼种应来自人工繁育,以保证其适应性和生长速度。放养时,需注意合理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影响生长。
案例:在江门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养殖户采用了本场人工繁育的江黄颡鱼种苗,经过精心培育,鱼苗长到5厘米时即可下池。每亩放养4000尾,同时搭配放养白鲢鱼种和鳙鱼种,以促进生态平衡。
三、饲养管理策略
案例:在饲料投喂上,采用“四定、四看”原则,灵活掌握投喂时间和量。水质调节方面,定期添加生石灰,保持水质“新、活、爽”。鱼病防治上,采用杀菌王药粉进行预防,并定期检查鱼体生长情况,确保养殖环境的安全。
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黄颡鱼达到上市规格后即可收获。收获时,需注意捕捞方法,避免损伤鱼体。
案例:在某养殖场,经过6个月的养殖,黄颡鱼平均尾重达到45-80克,总产量达到217千克。饵料系数为2.6,养殖效益显著。
养殖黄颡鱼,需注意以下几点:合理控制放养密度,选择营养丰富的饲料,加强鱼病防治,优化饲养管理策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