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黄颡鱼养殖关键期: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病害防治

一、苗种培育

黄颡鱼的苗种培育是养殖过程中的首要环节,直接影响后续的成鱼养殖效益。

黄颡鱼养殖关键期: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病害防治
环节 具体措施
池塘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的池塘,面积适中,一般以5-10亩为宜。
池塘改造 池塘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能保证1.5-2.0m水深,底部淤泥控制在10cm左右。
清池消毒 采用干法清池,先将池水排干,使用生石灰清池,用量为亩左右。
施肥肥水 施用经过发酵的有机粪肥肥水,量为150-200kg/亩。

二、成鱼养殖

环节 具体措施
饲料投喂 投喂新鲜无霉变、无酸败的全价饲料,每日投喂2-3次,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3%-5%。
水质管理 定期加水、换水,合理施肥,保证水质清新,溶解氧充足,饵料生物丰富。
病害防治 严格按照要求控制水质,做好常规消毒、预防,一旦发生疾病要及时准确诊断,精确用药进行治疗。

三、病害防治

病害 防治措施
水霉病 在捕捞、放养、运输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以防在初春、秋冬低温季节鱼体感染水霉。
细菌性败血症 定期投喂药饵作为预防手段,每月使用土霉素以及大黄、板蓝根等中药以0.1%-0.4%添加量投喂3-5天。
寄生虫病 定期消毒,每隔半个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饲料台,也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药物。

亲鱼的选择至关重要,需确保其体色鲜亮、体型丰满、体格强健,且无病无伤。最佳收集时间为上一年的冬季。亲鱼收集后,使用2%-3%的食盐水进行消毒,随后放入专池培育。培育池面积需在2亩以上,水深约1.5米,池底平坦,水质适宜。在培育过程中,可投喂小鱼、小虾或磨碎的螺、蚌等,并定期冲水,以促进亲鱼性腺发育。

黄颡鱼养殖关键期: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病害防治

鱼种放养前,池塘需进行清整消毒,清除过多淤泥,保留约10厘米。使用150kg/亩生石灰进行消毒,晾晒后蓄水至80厘米深。施用发酵有机粪肥肥水,待池水中有大量浮游动物出现后再投放鱼种。鱼种放养量需根据池塘条件、管理水平、饲料供应等因素灵活掌握。

饲料投喂策略

黄颡鱼的饲料多样,包括鲜活的动物性饵料和配合饲料。前期养殖,饲料蛋白含量需在35%-45%以上,粗脂肪含量在5%-8%。后期可用小杂鱼替代部分进口鱼粉,蛋白含量降至30%,脂肪含量6%左右。投喂时,日投喂量约为鱼体总重的5%,分2-3次进行。

黄颡鱼抗病能力较强,但需严格控制水质,定期消毒,预防病害。在农历三月、六月、九月这三个病害高发期进行防治,能有效减少病害损失。同时,根据溶解氧的测定和天气、水质情况等科学使用增氧机,确保溶解氧保持在3mg/L以上。

成鱼养殖可在5-10亩的池塘中进行,水深保持1.2-1.5米。网箱养殖黄颡鱼从8月初开始分批起捕销售。网箱设置水域的水质要求活、爽,溶解氧较高。在苗种放养前一周将网箱沉入水中,减少鱼体擦伤。网箱间距在2-3米,阳光强烈的地区应在网箱上方加遮阳盖。

黄颡鱼养殖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但需注意亲鱼培育、鱼种放养、饲料投喂、病害防治和水质管理等多个环节。通过科学养殖,黄颡鱼养殖有望在未来的水产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7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