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瘿蚊是枣树主要害虫,以幼虫刺吸枣树叶片汁液
一、枣瘿蚊的形态与习性
枣瘿蚊,学名Contarinia sp.,隶属于双翅目瘿蚊科。其成虫体似蚊,橙红或灰褐色,复眼黑色、肾形,头胸灰褐色,触角灰黑色,念珠状。幼虫乳白色,蛆状,无足,有明显体节。枣瘿蚊一年发生5-7代,以老熟幼虫在浅土层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份成虫羽化。
枣瘿蚊以幼虫刺吸枣树叶片汁液为害,导致叶片卷曲,光合作用减弱,严重时会造成枣吊变短,叶片发黄,影响枣树生长和果实产量。
1. 农业防治
在枣树生长季节,及时清除枣园内的杂草,减少枣瘿蚊的栖息环境。冬季清园,清除树皮裂缝中的越冬虫茧。
利用天敌昆虫如肿跗姬蜂、家蚕追寄蝇和彩艳宽额寄蝇等,对枣瘿蚊进行生物防治。
在枣瘿蚊发生初期,可选用50%辛硫磷300倍液、50%氧乐果1500倍液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注意交替用药,防止枣瘿蚊产生抗药性。
防治时间 | 防治方法 | 防治效果 |
---|---|---|
2023年5月 | 50%辛硫磷300倍液喷雾防治 | 防治效果良好,枣瘿蚊数量明显减少 |
2023年6月 | 50%氧乐果1500倍液喷雾防治 | 防治效果良好,枣瘿蚊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
枣瘿蚊,又被称为枣叶蛆或枣卷叶蛆,是一种常见的枣树害虫。它们的蛹呈现纺锤形,初期为乳白色,随后变为黄褐色。雌蛹的足短于腹节,而雄蛹的足则延伸至腹末。卵近长圆锥形,半透明且有光泽,一端稍窄,初产时为白色,后变为红色。
枣瘿蚊的发生习性主要在华北枣区,一年可发生5-7代。老熟幼虫在浅土层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份成虫羽化,产卵于刚萌动的枣芽上。5月上旬为为害盛期,第1-4代幼虫的盛发期分别为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8月中旬开始产生第5代幼虫,除越冬幼虫外,平均幼虫期和蛹期为10天。
枣瘿蚊在全国各枣区均有分布,其中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五大枣区为害最为严重。它们是枣树叶部的主要害虫之一。枣瘿蚊以幼虫吸食枣树嫩叶汁液为害,雌成虫产卵于未展开的嫩叶空隙中,幼虫孵化后即吸食嫩叶汁液。叶片受害后,会刺激叶片两边纵卷,幼虫藏于其中为害。叶片受害后变为筒状,幼嫩叶会变得色泽紫红,质硬而脆,不久即变黑枯萎。
针对枣瘿蚊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 农业防治结合枣树冬季管理,挖树盘,消灭越冬虫茧。
- 化学防治在越冬成虫羽化前或老熟幼虫入土前,进行地面封闭,在树冠下喷施50%的辛硫磷300倍,喷后浅耙,可杀死出土幼虫或老熟幼虫。在幼虫为害高峰期,喷施50%氧乐果1500倍+菊酯类农药2000-3000倍液等,均可取得较好防效。
- 生物防治爱护天敌是生物防治的主要渠道,如肿跗姬蜂、家蚕追寄蝇和彩艳宽额寄蝇等。
四、案例分析:山东枣农的实战经验
在山东省的枣树种植区,有一名枣农张先生,他的枣园曾遭受枣瘿蚊的严重侵害。张先生在了解到枣瘿蚊的习性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 冬季清园在冬季,张先生对枣园进行了彻底的清理,挖除树盘下的虫茧,减少越冬虫源。
- 化学防治在春季枣树发芽前,张先生在树冠下喷施了辛硫磷,有效杀灭了出土幼虫。
- 生物防治张先生引入了肿跗姬蜂等天敌昆虫,帮助控制枣瘿蚊的数量。
通过这些措施,张先生的枣园枣瘿蚊得到了有效控制,枣树的产量和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