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蓝莓产量再创新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根据最新数据,我国蓝莓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蓝莓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再创新高。
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前景广阔
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蓝莓种植面积从3.6万公顷增长到6.9万公顷,年均复合增速达17.6%。这一增长速度,无疑为我国蓝莓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年份 | 种植面积 | 产量 |
---|---|---|
2017 | 3.6 | 未知 |
2018 | 4.2 | 未知 |
2019 | 4.8 | 21.19 |
2020 | 5.4 | 未知 |
2021 | 6.9 | 47.41 |
产量:再创新高,市场潜力巨大
2021年,我国蓝莓产量达到47.41万吨,超过56%的国产蓝莓。这一数据, 刷新了我国蓝莓产量的历史记录。因为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升,我国蓝莓市场潜力巨大。产区分布:贵州领跑,多地并进
在我国蓝莓产区中,贵州以24.5%的产量占比领跑全国。四川、安徽等地也表现不俗,分别以14.4%和11.5%的产量占比紧随其后。这些产区的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持续增长,为我国蓝莓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场前景:消费升级,需求旺盛
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蓝莓作为高端水果,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特别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蓝莓更是备受欢迎。未来,因为消费升级的深入推进,我国蓝莓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趋势:绿色转型,农民增收
在发展蓝莓产业的过程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转型,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种植方法,提高蓝莓品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蓝莓产业的竞争力,还能为农民带来更多增收机会。蓝莓热潮席卷,种植面积迅猛扩张
加拿大卑诗省蓝莓产季即将结束,预计总产量将与去年持平,甚至可能创下新高。面对高温天气等挑战,800名种植商仍保持自信,使卑诗省继续保持高丛蓝莓领先产区的地位。本产季的高温天气虽延迟了采收日期,但部分蓝莓的甜度达到了史上最高,为市场带来了更多惊喜。
蓝莓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新型果品产业之一。从1981年开始引种试栽,到1999年实现产业化种植,我国蓝莓产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得益于政策扶持和产业化生产,我国蓝莓各产区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逐年攀升。据数据显示,到2018年,我国蓝莓总产量达到了18.4万吨,其中贵州、四川、安徽等地的产量占比较高。
贵州作为我国蓝莓最大产区,2020年产量占比高达24.5%。蓝莓的规模化种植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效益,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以贵州为例,蓝莓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许多农户通过种植蓝莓实现了脱贫致富。
蓝莓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已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在蓝莓种植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已成为我国蓝莓产业发展的关键。
全球蓝莓产业持续发展,亚洲及北美洲地区成为重点栽培区
近年来,全球蓝莓栽培面积不断扩大。2020年,全球蓝莓栽培面积由2016年的132.56千公顷增加至205.67千公顷,期间增加了73.1千公顷。从地区分布来看,亚洲及北美洲地区是全球蓝莓重点栽培区。其中,亚洲地区蓝莓栽培面积为64.55千公顷,占全球总栽培面积的31.2%。
卑诗省蓝莓议会拓展海外市场,年贸易额可达5.25亿美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