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养猪户转型养殖泥鳅,探索生态养殖新路径

一位养猪户勇敢转型,投身泥鳅养殖,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更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养殖的新路径。

养猪户转型养殖泥鳅,探索生态养殖新路径

转型之路:从“猪倌”到泥鳅大户

张福林,一个普通的养猪户,去年响应市政府号召,毅然决然地将家里的700多平方米养猪场拆除,转型养殖泥鳅。他说:“去年养泥鳅赚了20来万,比养猪要实惠多了。”

只是,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张福林在养殖技术上吃了不少亏,比如泥鳅苗种出现体表出血症状,死亡率很高。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市农技推广中心专家的帮助,才顺利度过了这个难关。

技术突破:从失败中汲取经验

“培育泥鳅苗其实对技术要求挺高的,涉及动物营养、生育繁殖、疾病控制等多个领域,一般人根本拿不下。”张福林说。在经过一系列的失败和挫折后,他开始重视技术,购置了大量书籍报刊,还聘请了大学生担任“技术顾问”。

“技术就是效益,不服就得吃亏。”张福林深有感触地说。如今,他的养殖基地已配备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其中还有从高校水产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

生态养殖:绿色高效的新模式

张福林的养殖基地不仅苗种孵化棚、饲料仓库、实验室等应有尽有,而且还采用了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泥鳅与菱角、河藕等水生植物种植混养,既提高了养殖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市场前景:内销与出口相结合

目前,泥鳅苗种的市场行情较好,张福林培育的泥鳅苗种销往湖州等地。为了长远考虑,他又投入近30万元,建起了温室、大棚,还对设备进行了改造。

养殖品种 养殖模式 养殖效益
泥鳅 生态循环养殖 稳步提高

“去年养泥鳅赚了二十来万,比养猪要强多了。”张福林自豪地表示。他深知,泥鳅养殖不仅收益高,而且环保无污染,对于乡里的乡亲们无疑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养猪户转型养殖泥鳅,探索生态养殖新路径

人才培养:青年力量助力产业升级

张福林表示,年轻人不仅有技术,还有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这是他们这一代人所缺乏的。正是这种人才的注入,让泥鳅养殖产业不断升级,迈向更广阔的市场。

未来展望:泥鳅养殖前景广阔

目前,泥鳅养殖已由传统的单养方式发展为与水生植物混养的生态高效养殖方式,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张福林表示,他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打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泥鳅养殖产业链,为家乡的生态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6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