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
作者:花艺农情•更新时间:13小时前•阅读3
一、台湾大泥鳅的基本习性
习性 | 描述 |
---|---|
水温 | 适养水温15-30℃,最适水温25-28℃,休眠水温5℃以下或32℃以上 |
食性 | 天然环境中摄食小型甲壳动物、浮游动物等,人工养殖可摄食各类饲料 |
习性 | 多重呼吸器官,适应性很强,喜好偏酸性环境,耐缺氧、缺水,耐密集 |
生长 | 生长速度快,水花至成鳅约需6个月,体重增长300倍左右 |
1. 创建适宜的环境条件
- 建池:面积3-5亩到10亩左右,池深1.2-1.5米,塘埂坡比1:2-3
- 清池:排干池水,翻动底土,曝晒池底
- 消毒:养前10天,用漂白粉泼洒消毒
- 注水:注新水60-80厘米,渐加至1米,进水须用筛绢过滤
- 做水:施肥培好水质,提高放养初期成活率
- 罩网:用网片覆盖池面,以防鸟害
2. 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 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苗种规格、生长周期、预期产量等因素确定
- 参考放养密度:水花亩放8万-10万尾,寸片亩放3万-5万尾
- 入池时注意水温差异,以温差不超过2℃为宜
- 重视放养初期:创造安全舒适的养殖环境,补充投喂人工饲料
- 重视日常管理:
- 管水池水以肥为宜,透明度30厘米左右为好
- 喂食:选用优质饲料,日投喂次数可分4-3次→3-2次
- 分养:水花2个月、寸片1个月后进行分养
- 防病:以防为主,以维持良好的水质、投喂适宜的饲料为重点手段
- 台湾大泥鳅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环境,养殖技术要求严格
- 创建适宜的环境条件,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做好细致的饲养管理是成功养殖的关键
- 注意水质、饲料、分养、防病等方面,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来源: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发布时间:2022年02月24日
通过台湾泥鳅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养殖技术要求严格。的背景,我们引出台湾泥鳅养殖:技术升级,市场拓展。
台湾大泥鳅,作为我国台湾地区培育的优良品种,以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肉质鲜美而备受养殖户青睐。此品种最适水温为25-28℃,摄食范围广泛,不仅耐低氧,且偏好偏酸性环境,既适合池塘高密度养殖,也适合循环水集约化养殖,展现出极大的市场潜力。
2013年,杭州萧山东海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台湾大泥鳅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台湾大泥鳅的生长速度显著,当年养殖个体体重可达100-200克。该公司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精心调控,成功实现了台湾大泥鳅的高效养殖,为养殖户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台湾大泥鳅的养殖,关键在于以下几点:创建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建池、清池、消毒、注水和做水等环节;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放养时间、苗种规格等因素综合考虑;最后,做好细致的饲养管理,重视放养初期的安全舒适度,日常管理中关注水质、饲料和分养等方面。
因为人们对健康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台湾大泥鳅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未来,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市场拓展的深入,台湾大泥鳅有望在养殖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为养殖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