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蛏子苗种繁育技术,探讨蛏子繁殖方法与苗种培育过程

一、蛏子苗种繁育的重要性

蛏子作为我国沿海地区的重要海产品,其苗种繁育技术的发展对于保障蛏子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蛏子的繁殖方法与苗种培育过程。

蛏子苗种繁育技术,探讨蛏子繁殖方法与苗种培育过程

1. 亲贝选择:选择健康、成熟的蛏子作为亲贝,以确保繁殖出的幼虫质量。

2. 产卵密度控制:产卵密度控制在50粒/mL,有利于幼虫的生长发育。

3. 孵化环境:孵化过程中,水温控制在25℃左右,充气量适中,以保证受精卵正常发育。

1. 育苗设施与水质条件

1.1 育苗场地:选择位于赣榆县海洋经济开发区的海水苗种繁育基地,设施完善,包括动力抽水设备、沉淀过滤系统、水电气系统等。

1.2 水质条件:海水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经过二级过滤系统沉淀,并通过300目尼龙筛绢网滤出,确保水质清洁。

2. 藻种选择与饵料培养

2.2 饵料培养:采用一级瓶藻种培养,选用康威液做营养盐,沸水消毒。

3.3 幼虫培育:D型幼虫完全变态2小时后及时选育,经350目筛网接取上层优质D型幼虫移至培育池中。

4.1 播苗时间:南方可在4月清明节前播苗,北方则要在5月下旬播苗。

4.3 培育管理:加强蛏埕管理,经常巡查看,查看蛏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及时进行补苗和相应措施。

5. 温度调节

5.1 夏季高温时,蛏埕泥地的散热性较差,不利于蛏子的生长,因此需要加沙进行调节温度。

本文详细介绍了蛏子苗种繁育技术,包括繁殖方法与苗种培育过程。通过对蛏子苗种繁育技术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提高蛏子养殖业的产量和质量。

指标 数值
水温 23~25
盐度 26~34
光照 漫射光
溶解氧 ≥5
化学需氧量 ≤1
pH 8.0~8.3
氨氮 ≤200ppb

孵化过程

蛏子苗种繁育技术,探讨蛏子繁殖方法与苗种培育过程

播苗时间与方式

藻种选择应考虑其生长速度、营养价值以及是否易于培养等因素。常用的藻种包括绿藻类的扁藻、塔胞藻、小球藻,以及硅藻类的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等。

饵料培养过程中,需要根据蛏子幼虫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调整饵料种类和投饵量。例如,选育后的D型幼虫以10个/mL的密度培养,投饵量为叉鞭金藻2万细胞/mL~3万细胞/mL或小球藻5万细胞/mL~10万细胞/mL等。投饵次数为3次/日~4次/日,换水量每日1次全量,每5天倒池1次。

产卵密度控制

产卵密度控制在50粒/mL,以保证孵化率。产卵期间,应立即捞出雄蚶,并使用人工搅拌的方法搅开聚堆的卵子。同时,吸出上层1/2的清水,加入新鲜的过滤海水。反复洗卵2次~3次,并投加抗生素和EDTA二钠,以防止病害发生。

孵化时加大充气量,以搅动池水并及时捞出粘稠浮沫。停止充气后,每1小时搅拌孵化池1次,以防止受精卵下沉堆积死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6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