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蛏子蓄水养殖技术,一种利用蓄水环境养殖蛏子的方法

蛏子,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以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我国南北沿海地区,蛏子养殖已成为渔民们重要的经济来源。只是,传统养殖方式面临着诸多挑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种创新性的养殖技术——蛏子蓄水养殖技术。

蛏子蓄水养殖技术,一种利用蓄水环境养殖蛏子的方法

蓄水环境,蛏子养殖新天地

蓄水养殖,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蓄水来养殖蛏子。这种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 降低养殖成本:蓄水养殖不需要大量的海水,减少了海水淡化成本和运输成本。
  • 提高养殖效益:蓄水养殖可以控制水温、盐度等环境因素,有利于蛏子生长,提高产量。
  • 减少环境污染:蓄水养殖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步骤 操作要点
一、清塘消毒 清除塘内的敌害物质,如小杂鱼、小蟹等,并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消毒。
二、挖沟锄埕 将沟土翻埕面,塘内四周挖条环沟,宽度约1.6-2米,深度0.8-1米,方便养殖人员播苗。
三、播苗 播苗时手掌心朝上,大母指靠食指成弧形,轻抓苗种,顺风撒播,力求均匀地播在涂面上。
四、进水施肥 播苗后进水,以淹没埕面30-40公分为宜。一周后便可施肥培藻,培养绿豆色和茶褐色藻类。

2020年5月,舟山市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将“利用旧虾塘蓄水生态养蛏课题”正式立项。经过一年试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不仅增加了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还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充分展示了蓄水养殖技术的魅力。

蛏子蓄水养殖技术为我国海洋养殖业带来了一次创新性的变革。通过掌握关键技术和实践案例,相信蛏子蓄水养殖技术将在我国沿海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沿海地区,蛏子的养殖一直是一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只是,因为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一种新型的蓄水养蛏技术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绿色高效养殖的新趋势。

育苗池中的蛏苗成长记

蛏子的养殖过程从育苗池开始。在育苗池中,蛏苗经过大约2个月的精心养殖,个体逐渐增大,生活力也得到显著提升。这时,育苗池的环境已经无法满足蛏苗的生长需求,它们需要被转移到中潮区进行放养。经过大约2个月的培育,蛏苗就成长为苗种,可以转移到养成场继续养殖。

蛏子蓄水养殖技术,一种利用蓄水环境养殖蛏子的方法

科学管理,水质是关键

在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至关重要。播苗后,需要进水,以淹没埕面30-40公分为宜。一周后,便可开始施肥培藻。为了确保水质,最好在培藻前全塘泼洒解毒先锋,去除清塘和消毒后遗留下来的毒素及水体内重金属。这些有害物质不仅会影响水质,还可能减缓蛏子的生长速度,甚至导致养殖失败。

施肥技巧,藻类培植有妙招

施肥量的多少需要根据池塘水色来定,以培养绿豆色和茶褐色为佳。前期主要使用肥力多或绿爽等氨基酸生物有机肥,配合肥水型利生素或生物有机营养素效果会更好。施肥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1-3天藻类大量繁殖,4-5天再追肥一次,以保持塘内有益藻相优势。

蛏子养殖技术包括场地选择、清塘消毒、挖沟锄埕、播苗、进水施肥等多个环节。场地选择要考虑水流、底质等因素;清塘消毒要彻底,确保无有害病菌;挖沟锄埕要合理,方便养殖人员操作;播苗要均匀,放养密度要根据底质和养殖技术情况而定。

未来展望:蓄水养蛏,前景广阔

因为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蓄水养蛏这种绿色高效的养殖方式将越来越受到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蓄水养蛏将成为沿海地区养殖产业的新亮点,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6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