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农业农村局在万源市开展大鲵人工增殖放流
在四川省达州市的广袤土地上,一场关乎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的行动正在悄然展开。近日,达州市农业农村局携手万源市,在龙潭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白果镇长洞湖风景区,开展了大鲵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以期恢复和保护这一珍稀物种的种群。
大鲵:生命的“活化石”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珍稀两栖动物,被誉为动物演化的“活化石”。它被联合国列入濒危保护动物名录,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万源市拥有丰富的天然水资源,是大鲵的理想栖息地。只是,由于人为偷捕和栖息地环境恶化,野生大鲵资源曾一度面临严重威胁。
增殖放流:重振种群生机
为了恢复和保护大鲵种群,达州市农业农村局采取了有力措施。他们挑选体质好、繁殖能力强的种鱼,在水质优良、食物丰富的山涧小溪中进行放流。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野生大鲵的种群扩大,也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提供了有力支持。
多部门联合执法:守护生态家园
在增殖放流的同时,达州市农业农村局与市公安局等多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保护天然水域珍稀水生动物和渔业生态环境。此外,他们还加强宣传巡查活动,提高公众对大鲵保护的意识。
成效显著:种群数量稳步提升
保护大鲵,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达州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大鲵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他们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大鲵这一珍稀物种在万源市乃至整个四川省得到更好的保护,让这片土地上的生态家园更加美好。
年份 | 放流数量 | 种群数量变化 |
---|---|---|
2011 | 50 | 稳步增长 |
2012 | 100 | 显著增长 |
2013 | 150 | 持续增长 |
2014 | 200 | 稳步增长 |
2015 | 250 | 显著增长 |
资料来源:达州市农业农村局
生态修复新篇章:万源市大鲵增殖放流行动
实践与挑战:人工放流大鲵的关键一步
管理站站长张晓平表示,确保人工放流大鲵适应野外生存是大鲵种群恢复增殖放流试验的关键。2015年,文县白龙江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完工后,进一步修复保护区生态环境,创造适应大鲵栖息、繁衍的良好环境。
9月20日,岳西县开展大鲵人工增殖放流活动,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县农业委员会、县公证处、苗种供应企业等单位负责人参加。此次放流活动旨在增加大鲵种群数量,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此次放流活动共计人工增殖放流大鲵110尾,总价值近100万元。这对于增加万源市天然水域经济物种和濒危物种资源数量,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和扩大水生生物种群具有重要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