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冬季淡水白鲳易患寄生虫病,如指环虫、车轮虫等

淡水白鲳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水产品,但在冬季,由于水温等因素的影响,淡水白鲳容易感染寄生虫病,如指环虫、车轮虫等,给养殖户带来不小的困扰。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病害的症状、防治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冬季淡水白鲳易患寄生虫病,如指环虫、车轮虫等

一、淡水白鲳常见寄生虫病

病害名称 症状 防治方法
小瓜虫病 病鱼体表出现大量粘液,严重感染时,在水中呈白云状 鱼种进池前,镜检鱼的体表及鳃,发现有小瓜虫时,每立方米水体用0.1克硝酸亚汞加水全池泼洒
指环虫病 病鱼体表出现红肿、溃疡,严重时鳞片脱落 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兑水全池泼洒
车轮虫病 病鱼体表出现白斑,游动缓慢,行动迟缓 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兑水全池泼洒

二、防治方法

1. 鱼种选购:选择健康的鱼种,避免购买病鱼。

2. 鱼种消毒:鱼种进池前,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0.5%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5-10分钟。

3. 饲料管理:投喂新鲜、无霉变的饲料,避免鱼只因食用霉变饲料而感染寄生虫。

4.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源,控制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5. 寄生虫预防: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杀虫药物进行预防,如硫酸铜、硫酸亚铁等。

7. 清洁消毒:定期对养殖场所进行清洁消毒,降低病原体存活率。

2. 适时调整水温:在冬季,尽量保持水温在15-20℃之间,降低鱼只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案例分析:小瓜虫病的防控

小瓜虫病是淡水白鲳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尤其在冬季,当水温在15℃~20℃之间时,幼鱼更容易感染。这种病会导致鱼体表面出现大量黏液,严重时在水中呈现白云状,对养殖户损失惨重。

冬季淡水白鲳易患寄生虫病,如指环虫、车轮虫等

针对小瓜虫病的防控,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在鱼种进池前,进行严格筛选,确保没有携带小瓜虫的鱼种进入池塘。定期对池塘水质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小瓜虫,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 使用0.1克硝酸亚汞加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天。
  • 在鱼种进池前,镜检鱼的体表及鳃,发现有小瓜虫时,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 使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天。
  • 加强池塘水质管理,保持水质稳定,减少车轮虫的滋生。

腐皮病是冬季白鲳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疾病,病鱼皮肤发炎严重时鳞片脱落,肌肉腐烂,导致鱼体失去平衡,游动缓慢,最终死亡。

针对腐皮病的防控,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 在鱼种进池和转池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
  • 病发时,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次。
  • 越冬池水温度控制在24℃~27℃,防止鱼体受伤。
  • 发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20克高锰酸钾浸浴20~30分钟,或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次。

冬季白鲳寄生虫病的防控,需要养殖户们密切关注池塘水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以上案例的分享,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