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人工栽培竹荪技术,一种利用人工手段培育竹荪的方法

在广袤的田野间,一种被誉为“真菌皇后”的珍稀食用菌——竹荪,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种植者。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人工栽培竹荪的神秘面纱,探寻自然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人工栽培竹荪技术,一种利用人工手段培育竹荪的方法

一、竹荪的生态条件

竹荪的生长环境对其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条件 要求
温度 菌丝生长温度25~32℃,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15~28℃
湿度 菌丝生长湿度60~70%,子实体生长发育湿度75~95%
光照 菌丝生长无需光照,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散射光线
空气 好气性真菌,生长期间需足够新鲜空气

竹荪的栽培技术主要分为生料栽培和熟料栽培两种。

1. 生料栽培

田间菌种制作:购买竹荪原料后,在田头自制栽培菌种。将杂木屑80%,麦麸20%混合,加水110%,装入编织袋内,进行常压灭菌。

播种:播种后,保持温度24~27℃,相对湿度85~95%。菌丝发育1~2个月后,菌丝延伸到土表,出现小白点,子实体原基形成。

管理:子实体生长发育时,相对湿度应为80~95%,从出蕾到发育成熟,需要40~80天。

原料处理:将竹木屑及多种农作物秸秆和少量无机盐混合,制作熟料。

接种:将熟料放入栽培箱,接入菌种,裹上塑料薄膜。

当竹荪菌裙开伞完毕,孢子末自溶时,立即采收。去掉菌盖、菌托,进行干制处理。制成干品后,用红绳扎成50克一捆,装入食品袋内密封,保存待售。

人工栽培竹荪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术的农业活动。通过了解竹荪的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我们可以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这“真菌皇后”在田野间绽放光彩。


从人工栽培竹荪技术,一种利用人工手段培育竹荪的方法。延伸出来,我们谈谈竹荪人工栽培,助力乡村振兴。。

竹荪栽培:田间菌种自制的奥秘

生长温度与湿度:精准调控,助力竹荪生长

竹荪的生长对温度和湿度有着严格的要求。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4℃,而子实体的最适温度则为22~25℃。超过32℃或低于5℃,菌丝生长将变得缓慢甚至停止。在人工栽培中,通常采用大田棚栽或林下套种的方式。林下套种利用了林间特有的环境,无需搭建荫棚,大大减少了劳动量。同时,利用毛竹旧竹头就地栽培竹荪,不仅可以实现竹头分解,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人工栽培竹荪技术,一种利用人工手段培育竹荪的方法

栽培方法:竹荪的“双重”利用之道

方法一:竹头无料仿生栽培。播种后25-40天,菌丝长满培养料,再经过10-15天菌丝体形成菌索爬上覆土,在正常温度20℃以上培育10-20天即可长出菇蕾。此时保持湿度80%-90%。

方法二:栽培房消毒。先将栽培房用甲醛与高锰酸钾结合烟熏消毒处理,然后在栽培箱上铺上薄膜,放上一层沙土,再一层料一层菌种,黄2~3层。料厚在25厘米左右为宜,通常每平方米用竹荪菌种2~3瓶。接种后裹上塑料薄膜。

  1. 原料处理:将选择好的原料粉碎成末状,采取石灰水浸泡或药物处理法,使含水量达到65%左右即可接种。

  2. 营养条件:竹荪生长所需营养主要来自碳源、氨源、无机盐和微量维生素。植物死体如锯末、秸秆等都是其所需营养。

竹荪的收获与保存:打造高品质产品

通过以上方法,竹荪人工栽培不仅提高了产量,还保证了品质。这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竹荪人工栽培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