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扇贝幼虫弧菌病是危害扇贝养殖的重要病害
作者:花田墨客•更新时间:5小时前•阅读4
一、
海湾扇贝在我国海水养殖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只是,海湾扇贝幼虫弧菌病却成为了这一产业的隐形杀手。本文将围绕海湾扇贝幼虫弧菌病的病原、症状、防治方法及预防策略进行探讨。
二、病原
海湾扇贝幼虫弧菌病的病原主要是由鳗弧菌和溶藻酸弧菌等数种弧菌引起的。近年来,因为海水养殖的集约化发展,为病原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弧菌性疾病在养殖群体中大面积流行。
病原体 | 描述 |
---|---|
鳗弧菌 |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对弧菌抑制剂敏感。 |
溶藻酸弧菌 |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对弧菌抑制剂敏感。 |
三、症状
海湾扇贝幼虫弧菌病在养殖群体中表现出的症状主要包括:扩张、黄色黏液流出、食欲不振、活力下降、体表退色、鳍基部和鳍膜出血、鳞片脱落、形成溃疡等。
四、防治方法
针对海湾扇贝幼虫弧菌病,目前主要采取以下防治方法:
- 抗生素治疗:在幼虫开始死亡时,抗生素已无效,且过量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幼虫死亡。
- 预防为主:保持水质优良,对水质和沉淀物进行常规的细菌学检查。
- 优化养殖环境:合理规划养殖区域,降低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 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指标,确保水质优良。
- 科学投喂:合理搭配饲料,提高扇贝幼虫的免疫力。
- 定期消毒:对养殖设施进行定期消毒,杀灭病原生物。
- 加强监测:密切关注养殖群体,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六、案例分析
以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辽宁省应用海洋技术开放性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为例,研究表明,在养殖群体发生流行病时,从患病扇贝的血淋巴中分离出的菌株是病原菌。经形态、生理、生化试验证明,哈氏弧菌的致病性与感染强度及温度有密切关系。
目前,抗生素是治疗弧菌病的主要手段,但在症状出现和幼虫开始死亡时,抗生素效果已不明显。此外,抗生素还会导致幼虫停止吃食,甚至死亡。因此,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三、预防措施与未来展望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弧菌病,养殖户应采取以下措施:保持水质优良,定期进行水质和沉淀物的细菌学检查;合理调整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洁养殖设施。
未来,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型生物技术的应用,弧菌病的预防和治疗将更加有效。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品种,或者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病原生物的繁殖。
以我国山东省某养殖场为例,该场曾遭受弧菌病的严重侵袭。通过实施上述预防措施,养殖场成功控制了疾病的蔓延,并提高了海湾扇贝的养殖成活率。具体措施包括:更换养殖水体,优化养殖密度,加强水质管理,以及定期使用生物消毒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