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虾夷扇贝养殖技术实用大全:探讨虾夷扇贝养殖方法与技巧

虾夷扇贝,这个来自日本和朝鲜的海洋珍品,如今在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和增殖。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虾夷扇贝的养殖技术,从选址、育苗到收获,一步步带你走进这个神秘的海洋世界。

虾夷扇贝养殖技术实用大全:探讨虾夷扇贝养殖方法与技巧

一、虾夷扇贝的特征特性

虾夷扇贝,学名Patinia yessoensis,属于滤食性双壳贝类。它的贝壳呈扇形,右壳较突出,黄白色,左壳稍平,较右壳稍小,呈紫褐色。壳表有15-20条放射肋,两侧壳耳有浅的足丝孔。虾夷扇贝为冷水性贝类,生长适温范围5—23℃,对盐度的适宜范围24-40。在我国北方,主要在辽东半岛、山东长岛等海区进行养殖。

1. 选址与建池

虾夷扇贝的养殖选址非常重要,应选择水质清澈、潮流畅通、无污染的海域。建池时,应选择底质坚硬、淤沙少、水深不超过40m的地方。池子的大小应根据养殖规模而定,一般长宽比在1:1.5左右为宜。

2. 育苗技术

虾夷扇贝的育苗主要有亲贝选择、产卵、孵化、幼虫培育和附着基投放等环节。

环节 操作要点
亲贝选择与蓄养 选择壳长8—13cm的3—4令贝作为亲贝,暂养密度30—40个/立方米,暂养水温5—7℃,饵料以小硅藻为主。
产卵、孵化 成熟的虾夷扇贝性腺十分饱满,当性腺指数达13%以上时,采用同温下倒池的方法产卵,孵化水温8—11℃,每隔1小时人工搅动一次。
幼虫培育 密度:D形幼虫培育密度前期控制在8—10个/ml,后期6-7个/ml。饵料:金藻与硅藻混合投喂。水温:幼虫培育阶段最适宜水温为15℃左右。
附着基投放 幼虫平均生长7μm左右,选育后18—20天,投放附着基,如棕绳、网衣等。

3. 养殖管理

养殖过程中,要定期监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同时,要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放养。在养殖后期,要适当增加饵料投喂量,以保证扇贝的生长发育。

虾夷扇贝的收获时间一般在养殖后1年左右。收获后,要进行清洗、去壳、去内脏等加工处理,然后进行冷藏或冷冻保存。

三、案例分析

以我国山东省某虾夷扇贝养殖场为例,该场采用穿耳养殖技术,养殖规模达到500亩。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和技术创新,该养殖场虾夷扇贝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养殖成活率达到90%以上,产量提高了30%。

虾夷扇贝养殖技术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养殖户具备丰富的养殖经验和技术水平。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您对虾夷扇贝的养殖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本文能对您的养殖实践有所帮助。

虾夷扇贝养殖:从引进到本土化发展

自虾夷扇贝引进我国以来,这一冷水性贝类在山东、辽宁等北方沿海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使虾夷扇贝成为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海洋产品。本文将从虾夷扇贝养殖的各个环节,为你揭示这一产业的独特魅力。

虾夷扇贝的养殖, 要选择合适的亲贝。一般而言,壳长8-13cm的3-4龄贝均可作为亲贝。在运输过程中,要确保亲贝处于低温状态,以降低其应激反应。运输结束后,将亲贝暂养于水质清澈、水温适宜的水体中。暂养期间,以小硅藻为主要饵料,适量投喂金藻和扁藻,每天换水4次,保持水体良好。

虾夷扇贝养殖技术实用大全:探讨虾夷扇贝养殖方法与技巧

成熟虾夷扇贝的性腺饱满,雌贝呈桔红色或桃红色,雄贝呈乳白色。当性腺指数达到13%以上时,可进行产卵。产卵过程中,采用同温下倒池的方法,不进行其他刺激。产卵结束后,进行孵化。孵化水温控制在8-11℃,每隔1小时人工搅动一次。孵化过程中,要及时选优,提高苗种质量。

幼虫培育阶段,密度控制在8-10个/ml,饵料以金藻和硅藻为主。幼虫选出后,逐渐升温至15℃左右,有利于稚贝的生长。培育期间,每天换水2-3次,保持水体良好。当幼虫平均壳长达到220-240μm时,可进行附着基投放。

虾夷扇贝的穿耳养殖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养殖形式,具有生长速度快、易于管理等优点。在穿耳养殖过程中,要合理布局台筏,选择合适的苗种,控制养殖密度,保持养殖水层。同时,要加强日常管理,包括水质监测、敌害防治、病害防治等。

因为虾夷扇贝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虾夷扇贝产业正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在技术创新方面,可通过优化育苗技术、提高苗种质量、改进养殖模式等手段,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在市场需求方面,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虾夷扇贝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因此,虾夷扇贝产业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5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