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田螺高效养殖技术,旨在提高产量与品质
作者:畜牧智者•更新时间:5小时前•阅读3
一、种螺搜集与养殖准备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购买,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圆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
二、圆田螺的繁殖特点
圆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5月和9~11月是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圆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圆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 繁殖。
圆田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成分,是人们上等的保健食品,也是畜、禽、鱼类喜食的动物性饲料。
1. 放养繁殖
长江以南3~11月均可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若是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
稻田养殖田螺、稻螺混养,技术简单易行,投入少,见效快。这种模式既稳定了粮食生产,又优化了产业结构,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稻田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
圆田螺为杂食性动物,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4. 捕捞收获
圆田螺在捕捞的时候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四、高效养殖案例分析
案例时间 | 养殖面积 | 产量 | 产值 |
---|---|---|---|
2022年5月 | 1亩 | 2200公斤 | 2200元 |
2022年9月 | 1.5亩 | 3300公斤 | 3300元 |
圆田螺高效养殖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与品质,还能降低成本,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田螺,作为我国传统的水产养殖品种,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传统养殖方式往往效率低下,品质难以保证。本文将详细解析高效田螺养殖技术,助您实现高产、优品的目标。
二、生态养殖:效益与环境的双赢
三、捕捞与收获:科学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
四、投料与饲养:营养均衡,促进生长
种螺的搜集是田螺养殖的重要环节。应选择健康、繁殖能力强的种螺,以保证养殖过程中的成功率。在搜集种螺时,可从当地市场或专业养殖场购买,确保种源质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