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海狸鼠克雷伯氏菌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
作者:畜牧行家•更新时间:5小时前•阅读3
克雷伯氏菌病,这个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的疾病,在养殖海狸鼠的过程中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不仅对海狸鼠的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对整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加强防控,确保养殖海狸鼠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一个养殖户都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病原及流行病学
克雷伯氏菌病,又称多发性脓肿,是由克雷伯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这种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及人和动物的呼吸道、消化道,能引起人及多种动物发病。该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幼鼠尤其易发。
特点 | 描述 |
---|---|
菌落形态 | 短粗卵圆形杆菌,长1—2微米,宽0.5—0.8微米,散在或成双排列 |
革兰氏染色 | 阴性,常呈两极着色 |
培养特性 | 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乳白色、湿润、闪光、半透明粘液状正圆形菌落 |
临床症状
克雷伯氏菌病多呈慢性经过,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只在躯体发生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脓肿。脓肿部位多发生在后肢、尾部、颌下、前肢和背部,有时鼻端也偶有发生。有的脓肿破溃,流出粘稠的灰白色脓汁,其味腥臭。
患鼠逐渐消瘦,病的中、后期食欲减退或废绝,幼鼠常出现后肢麻痹。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病状可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进一步做细菌学检查和生化实验。
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苗。
- 严格执行兽医卫生制度
- 加强鼠舍的卫生和消毒
- 保证浴水清洁
- 防止鼠体有外伤
- 引种时注意严格检疫
如已发生克雷伯氏菌病,应同时采取局部和全身疗法进行治疗。
局部疗法
将患鼠脓肿切开,排脓,用3%双氧水和0.1%雷佛奴耳清洗,而后涂以3%碘酒,最后再撒布消炎粉。尾部和后肢可用绷带包扎。如此每天排脓清洗1次,注意不让患鼠进入水池。
全身疗法
将呋喃唑酮按0.5片/只剂量混入精料中饲喂,每天2次;同时以氯霉素0.5毫升/只肌肉注射,每日2次,6日为一疗程。
养殖海狸鼠克雷伯氏菌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需加强防控。已经明确了,接下来是海狸鼠克雷伯氏菌防控策略解析。
克雷伯氏菌在培养基中呈现多形性,但在病料中通常为短粗卵圆形杆菌,无鞭毛,不运动,具有肥厚的大荚膜。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阴性,常呈两极着色。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它形成的菌落为乳白色、湿润、闪光、半透明粘液状正圆形。这种细菌在肉汤中培养数天后,会形成粘液体。
局部疗法
通过这些具体的防治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克雷伯氏菌病的传播,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