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育活饵养鳜鱼,利用活饵喂养鳜鱼
在鳜鱼养殖领域,成活率一直是养殖户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自育活饵养鳜鱼,利用活饵喂养鳜鱼,从而显著提高成活率。
池塘条件与准备工作
池塘条件是养殖成功的基础。每口池塘应保持在7-10亩,水深1.5米,水质清新。在鱼种放养前,需曝晒半个月,确保底质较硬。放养前7-10天,每亩使用生石灰50公斤进行干法清塘。
提高鳜鱼放养规格
提高鳜鱼放养规格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确保鳜鱼下塘时体长达到5厘米以上,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活饵喂养的优势
- 更接近鳜鱼的自然食性,提高摄食效率。
- 活饵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助于鳜鱼健康成长。
- 减少疾病传播,降低发病风险。
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是保证鳜鱼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以下措施有助于维持良好水质:
- 饲养鱼用配套池塘培育,规格一般为鳜鱼体长的三分之一。
- 控制饲料鱼投喂量,减缓鳜鱼生长速度,减少发病。
- 定期用药防病,如使用百毒净进行水体消毒,硫酸铜加鱼双灵杀灭寄生虫。
尽管饲料鳜鱼在许多方面表现优越,但活饵喂养仍具有独特优势。以下对比表格展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
项目 | 饲料鳜鱼 | 活饵喂养 |
---|---|---|
饵料系数 | 较低 | 较高 |
成活率 | 较高 | 较高 |
疾病风险 | 较低 | 较高 |
养殖成本 | 较低 | 较高 |
实践案例
去年5月初,某养殖户购进鳜鱼夏花35000尾,规格2-2.5厘米,放入5.6亩的池中地进行鱼种培育。在鳜鱼夏花入池前,鱼种池内培育充足的适口饲料鱼。6月初,出塘7厘米左右的鳜鱼31500尾,成活率达90%。
为了提升鳜鱼的成活率,养殖户们采取了提高放养规格的策略。鳜鱼下塘时的体长需达到5厘米以上。此外,通过以下五项措施,有效提高了饲料利用率: 1. 控制饲料鱼的投喂时间,确保在拉网前半个月内不向池塘注入新水。 2. 在放入鳜鱼池前,使用5毫克/升的高锰酸钾药浴15公斤,对饲料鱼进行消毒处理。
饲养鱼采用配套池塘培育,其规格通常为鳜鱼体长的三分之一。饲料鱼的投喂周期为3至4天。在8月至9月上旬的高温期间,适当减少饲料鱼的投喂量,以减缓鳜鱼的生长速度,降低发病风险。整个养殖期间,共耗用饲料鱼46700公斤,其中自育38000公斤,饵料系数为3.9。
鱼病防治与疾病防控
为了有效防控疾病,6月至9月中旬定期使用百毒净、强氯精、万消灵等进行水体消毒,并隔天使用硫酸铜加鱼双灵或敌鱼虫杀灭寄生虫,每隔7天进行一次。
尽管饲料鳜在许多方面优于活饵鳜,但鳜鱼养殖本身难度极大,尤其是良种稀缺和病害高发。选择饲料养殖鳜鱼,还需考虑驯化成功率。据统计,饲料鳜鱼驯化率已达到9成以上。
鱼种培育与分养
鱼种培育期间,鳜鱼规格为2.5至5厘米时,主要防治寄生虫;5厘米以上则主要防治细菌性病害。同时,要求水质清新,pH值在7至7.5之间,透明度保持在35至40厘米,确保溶氧充足。
养殖成本与效益分析
在养殖过程中,饲料的选择和喂养方法对鳜鱼的生长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高质量蛋白质来源和高维补充维生素的添加,有助于促进鳜鱼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提高饲料利用率。通过自配鳜鱼饲料,养殖户们成功降低了养殖成本,并确保了鳜鱼的健康生长。
去年,吴江市鳜鱼养殖面积已突破万亩。东太湖水产养殖总场六分场的养鳜能手张其芳,1999年养殖鳜鱼20亩,配套池83.5亩,鳜鱼亩产613公斤,亩效益达3163元,单纯鳜鱼亩效益超万元;2000年养鳜鱼17亩,鳜鱼亩产超过700公斤,亩均效益超过3500元。
通过这些具体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活饵养鳜的策略在提高成活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