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玉兰大田套栽小灌木技术,探讨提高土地利用率与生态效益的方法
作者:农艺巧匠•更新时间:5小时前•阅读4
一、
广玉兰,作为我国常见的观赏树种,其大田栽培历史悠久。只是,传统种植模式往往面临土地利用率低、生态效益不高的难题。本文将探讨广玉兰大田套栽小灌木技术,为提高土地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新的思路。
二、广玉兰大田套栽小灌木技术概述
套栽小灌木技术,即在广玉兰大田中套栽小灌木,如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红叶小檗等。这种技术在广玉兰幼苗生长的前3年实施,可以有效弥补前期大田栽植乔木投入大、无效益产出的缺点。
三、技术实施方案
1. 栽植密度
广玉兰1年生小苗定植时,株距1.2-1.3米、行距1.5-1.7米,每亩可栽300-400株;在广玉兰畦间套栽小苗时,株距15-20厘米、行距25-30厘米,每亩可套栽6000-7000株。
2. 管理措施
- 定期进行中耕除草施肥。
- 根外追肥每年进行2-3次,分别在3-4月、5-6月和7月底施用。
- 春季施用复合肥,夏季追施尿素。
- 注意防治病虫害,如卷叶蛾等。
3. 收益分析
前3年套栽小苗期间,每亩可获收益3000多元。第4年后,广玉兰已长到5-6米,此时可间隔出售,每株80元左右。此后每年出售,均有收益。
年份 | 每亩套栽小苗数量 | 每株售价 | 每亩收益 |
---|---|---|---|
前3年 | 6000-7000株 | 0.5元 | 3000多元 |
第4年后 | 视广玉兰生长情况而定 | 80元左右 | 逐年增加 |
四、结论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玉兰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玉兰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广玉兰,绿色的希望
广玉兰,一种在我国广泛种植的观赏树种,以其优美的姿态和独特的气质,成为了许多园林景观的首选。只是,传统的种植方式往往存在效益周期长、投入回报率低等问题。本文将探讨一种创新的种植模式——广玉兰套栽小灌木,为您揭示一条提升土地效益的新路径。 以我国某地区为例,该地区广玉兰种植面积较大,但长期以来,种植效益并不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当地农民开始尝试套栽小灌木的种植模式。具体操作上,农民们在广玉兰幼苗生长的前3年内,选择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红叶小檗等小灌木进行套栽。前3年,每亩套栽小苗6000-7000株,平均每株成本0.5元,可获得收益3000多元。到了第4年,广玉兰已长到5-6厘米,此时可间隔出售,每株售价约80元左右。此后,每年均有收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