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山杏扁杏迎来丰收,探讨其种植背景与经济效益
在内蒙古宁城县,一片片山杏林如同翡翠镶嵌在绿色的山间,今年的雨水充沛,使得这片山杏迎来了大丰收。在这片70多万亩的山杏林中,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山杏种植背景
宁城县地处内蒙古东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山杏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山杏,又称大扁杏,不仅果实美味,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杏中珍品”。近年来,宁城县政府高度重视山杏产业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科技推广,山杏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经济效益分析
年份 | 种植面积 | 产量 | 总收入 |
---|---|---|---|
2020年 | 70 | 600 | 5400 |
2021年 | 70 | 700 | 6300 |
从上表可以看出,宁城县山杏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产量和收入逐年攀升。据统计,2021年宁城县山杏和扁杏总产量预计可达700万公斤,总收入预计能达到6300万元。这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山杏具有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等特点,是丘陵山地脱贫致富的首选树种。在宁城县,山杏林的种植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此外,山杏林还可以为当地旅游业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未来发展展望
面对山杏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宁城县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山杏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通过改良品种、提高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充分发挥山杏产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山杏丰收不仅为宁城县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还促进了生态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宁城县将继续发挥山杏产业的独特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万亩山杏扁杏迎来丰收,探讨其种植背景与经济效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初步框架,而山杏丰收,生态农业新亮点则将帮助我们深入挖掘细节与内涵。
丰收景象:山杏林里的喜悦与希望
2023年,内蒙古宁城县的70多万亩山杏和大扁杏迎来了大丰收。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工山杏林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忙农镇东沟丘村的村民韩锋利激动地表示:“今年的大扁杏长得特别好,采摘完毕后,五六亩地就卖了五六千块,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产业转型:野马乡的山杏之路
洮南市野马乡,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地方,如今凭借山杏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自2002年起,野马乡积极打造山杏产业,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经济状况,也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五一期间,吉林通榆的杏花林、乾安的泥林等地成为了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众多游客。
山杏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为了保证产业的持续发展,绿色转型成为关键。宁城县的青龙山镇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根据栽植地块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将山地划分为山顶、山腰等不同区域,实现了山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升级:山杏嫁接大扁杏的实践
在宁城县穆家营子镇古都河村,一项山杏嫁接大扁杏的项目正在实施。该项目整合了国家、自治区和松山区三级涉林项目资金,每亩投资750元。古都河村农民聂宪芳家的22亩山杏,正好位于项目区。聂宪芳表示,观摩学习嫁接技术让她对未来的收益充满信心。
生态效益:山杏产业的绿色发展
山杏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只是,皮薄、仁儿小的特点使得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文于2014年承包了700亩退耕还林地,开始在山杏树上嫁接围选一号扁杏,实现了山杏产业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截至目前,宁城县山杏和扁杏种植面积已发展到70多万亩,形成了大城子、小城子、甸子、必斯营子4大山杏主产区。今年,宁城县的“两杏”继续保持丰产稳产态势,15万农户从中受益。宁城县林业工作站副站长李志富表示,仅山杏一项,农民就能增收1000元左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