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果梅丰收,果农愁销路

2020年,承载着村民致富希望的耙耙柑开始挂果,今年初终于迎来第一次丰收,但持续的新冠疫情却让易万年犯了愁。搜索果农丰收愁销路 爱心单位来帮忙 2021-02-08 20:26 自贡网 分享 自贡网记者 张翠娜 谢谢大家!真是帮了我们老两口的大忙! 日前,荣县度佳镇胡家巷村村民易万年在自己家果园里向自贡烟草机关的党员们连声道谢,感谢他们帮忙收购了自家滞销的耙耙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果梅丰收,果农愁销路

增产就是减收,销路愁云密布

年份 产量 平均售价 收入
2019 5000 1.2 600
2020 8000 0.8 640
2021 10000 0.7 7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尽管产量逐年增加,但由于售价下降,果农的实际收入并没有显著提升。这背后反映出了果梅市场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

市场分析:果梅滞销的症结在哪里

1. 产区集中,竞争激烈: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都盛产果梅,导致产区集中,市场竞争激烈。

2. 果梅品质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果梅的品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3. 品牌建设滞后:果梅产业整体品牌建设滞后,缺乏知名品牌和优质产品,难以在市场上形成竞争力。

解决方案:创新思维,拓宽销路

2. 拓宽销售渠道: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如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

4. 创新营销方式:开展采摘体验、果梅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消费者关注和购买。

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近年来,该市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的方式,成功打造了“三明果梅”品牌。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提高果梅品质等措施,实现了果梅产业的转型升级。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三明市果梅产量达到5万吨,产值超过10亿元。果农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比2015年增长了50%。

果梅丰收背后的销售难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创新思维和实际行动,拓宽销路,让果农真正受益。


说完了果梅丰收,果农愁销路。,现在来谈谈果梅滞销,电商助力果农拓销路。

果梅丰收背后的隐忧

2020年,四川荣县度佳镇胡家巷村的易万年喜笑颜开,因为他的耙耙柑迎来了首次丰收。只是,喜悦过后,易万年却陷入了深深的忧虑。因为疫情的影响,他的果梅滞销,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易万年并非个例,许多果农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面对果梅滞销的困境,当地政府及电商平台纷纷伸出援手。自贡烟草机关的党员们主动帮助易万年收购滞销的耙耙柑,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同时,电商平台也积极介入,为果农们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果梅丰收,果农愁销路

线上销售,果农的福音

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果农提供精准的市场分析,帮助果农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同时,电商平台还提供线上销售、物流配送等服务,让果农们足不出户就能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本地化案例:贵州果农的逆袭

未来展望:果梅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面对果梅产业的困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果农们需要转变思路,从单纯的种植向深加工、品牌建设等方面拓展。同时,政府、企业、电商平台等多方力量也需要共同努力,为果农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助力果梅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5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