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生姜产地价格飙升6倍,姜农收益却未同步增长

近期,生姜产地价格飙升,涨幅高达6倍,只是,这一涨势并没有同步反映在姜农的收益上。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生姜产地价格飙升6倍,姜农收益却未同步增长

生姜价格飙升,原因何在?

根据相关数据,近三个月来,全国生姜价格上涨超五成。其中,山东、河南等地的涨幅较大,在70%~100%之间。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生姜价格的飙升呢?

  • 种植面积减少:去年生姜种植面积减少,导致供应量下降,价格自然上涨。
  • 天气因素:今年雨水充沛,生姜产量有所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病虫害等问题,影响了生姜的品质。
  • 市场需求: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供求关系的变化也推动了价格的上涨。
  1. 中间环节利润挤压:从产地到终端市场,生姜经历了一系列的流通环节,中间环节的利润挤压导致最终到姜农手中的收益减少。
  2. 生产成本上升:近年来,土地、肥料等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导致姜农的生产成本增加,收益空间受到压缩。
  3. 自然灾害:生姜种植过程中,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等会对产量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姜农的收益。

解决之道:加强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设

针对生姜产地价格上涨,姜农收益未同步增长的问题,

  • 加强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农民传递市场信息,帮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
  • 提高姜农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合作社等形式,提高姜农的组织化程度,增强议价能力,降低流通环节的利润挤压。
  • 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提高生姜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案例分析:莱芜市生姜产业升级

措施 实施时间 效果
建设生姜种植基地 2018年 提高生姜种植规模化、规范化水平
推广绿色种植技术 2019年 提高生姜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建立生姜品牌 2020年 提升生姜产品附加值,提高姜农收益

通过这些措施,莱芜市生姜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其他生姜产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结论

济南市发改委指导莱芜区自2020年起,着手推行生姜、大蒜目标价格保险,旨在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提供保障,稳定种植户收益。只是,近期生姜价格的剧烈波动,让不少姜农陷入了收益困境。

回顾去年同期,产地生姜价格一度高达4-5元/斤,市场上终端销售甚至突破8-10元/斤。但如今,生姜价格却跌至1.2元/斤,这让一亩地生姜的产量在10000到15000斤之间,也变得难以带来稳定的收益。以玄王石村为例,全村700多亩耕地,曾在2002-2005年高峰时期有一半种植生姜,而今年仅剩100亩不到。

生姜产地价格飙升6倍,姜农收益却未同步增长

惜售情绪与市场波动

前期生姜价格高企,农户和储存商纷纷惜售观望。自2020年4月份以来,国内生姜价格震荡上行,产地价格更是达到了2015年以来的高点。只是,这种上涨并未让姜农真正获益,原因在于去年种植亏本,使得今年种植意愿降低。

玄增福表示,生姜价格的暴涨暴跌对各方都不利。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陈明均建议,国家需要建立农产品信息体系,指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以稳定价格。

应对策略: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

针对生姜价格的波动,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防止种植面积波动,保持基本种植面积稳定;二是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同时,通过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设与发布,引导农民合理种植。

莱芜市隆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玄增福表示,尽管今年生姜价格上涨了600%-700%,但姜农获益不多。他指出,去年价格过低,农民赔钱,因此不愿意种植生姜。他建议政府采取措施,稳定价格,提高姜农收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5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