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病害综防:针对生姜生长过程中多种病害的防治策略
病害名称 | 所属类别 | 发病时期 | 发病条件 | 主要危害部位 | 传播途径 | 使用产品及防治方法 |
---|---|---|---|---|---|---|
姜瘟病 | 细菌性 | 5月下旬至9月中旬,高峰期7月中旬到9月下旬 | 高温,高湿 | 根部及姜块 | 带菌姜种是主要的侵染源,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虫传播 | 姜瘟净150, 30 |
综合防治技术
生姜腐烂病虽然防治较为困难,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切断传播途径,轮作换茬切断土壤传菌途径;尤其是对于已发病的地块,要间隔2-3年以上才可种姜,种植生姜的前茬地应是新茬或作物地块,种过番茄...
浇水
在浇足底水的基础上,苗期要始终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忽干忽湿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姜苗矮小、新生叶片不能正常伸展而呈扭曲状态。
根腐病
主要危害生姜的根茎,对植株生长造成影响,在前期要做好预防工作,比如对种姜进行消毒,并留健壮的生姜作种,在种植过程中,一定不能进行连...
生姜的常见病害及其症状
生姜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和药材,但在种植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种病害。了解生姜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对于生姜的生产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生姜病害的防治知识点。
姜炭疽病
该病的典型症状为,叶片先从叶尖及叶缘出现水浸状褐色小斑,后向下向内 成椭圆形或梭形褐斑,表面有晕纹。数个病斑连在一起,使叶片变褐干枯,潮湿时,斑面有小黑点。该病借助雨水或小昆虫活动传播。连作地,田间湿度大,偏施氮肥均有利于发病。
轮作换茬
前茬以葱蒜类为好,实行2-3年轮作,特别注意种过茄科蔬菜且发生过青枯病的地不宜种姜。
严格选种
应在无病姜田选取健壮姜块,单窖贮藏,贮窖应消毒。
又称姜瘟病或青枯病,为生产中一大易发的毁灭性病害。
发病初期可选喷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5次。
种姜消毒
用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卞那霉素500毫克/千克浸种48小时,或福尔马林100倍液浸、闷各6小时、或30%氧氯化铜800倍液浸种6小时,切口蘸新鲜、清洁的草木灰后排种。
加强栽培管理
所用肥料应充分腐熟,且应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不可偏施氮肥。灌溉水应清洁卫生,最好用井水灌溉。尽量减少田间作业次数,避免人为伤口。发现病株,应及时防治,尤其腐烂病株,应及时除掉,然后将病株四周0.5米内健株一并拔除,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周围每穴施消石灰1千克或漂白粉125克,无菌土掩埋,病株应集中烧毁。
选地整地
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深翻后亩施石灰100-150千克,高畦,设排水沟。
已经阐述了生姜病害综防:针对生姜生长过程中多种病害的防治策略。,现在进入生姜病害绿色防控新策略的主题。
案例一:姜瘟病的绿色防控实践
位于我国某地的李先生,是当地一位生姜种植户。往年,姜瘟病一直是他的心头病,不仅产量低,而且品质也受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先生尝试了多种方法,最终找到了一套绿色防控的策略。
他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实行了轮作换茬,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他在种植前对姜种进行了消毒处理,使用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等药物浸泡,有效降低了病害的发生率。最后,他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了姜瘟净150、30等药剂,有效控制了病情。
张先生是另一位生姜种植户,他的生姜种植面积较大。面对生姜腐烂病,他采取了综合防治技术,取得了显著效果。
他注重农业防治,通过轮作换茬、合理施肥等措施,切断土壤传菌途径。他在种植过程中,严格选种,确保种姜的健康。此外,他还通过浇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忽干忽湿,从而降低了病害的发生。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生姜病害的绿色防控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生姜种植户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未来的生姜种植过程中,我们应继续探索绿色防控技术,为生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