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肉鸡管理要点:关注鸡舍环境、饲料营养、疾病防控
在肉鸡养殖领域,笼养肉鸡因其高效的空间利用率和相对较低的疾病发生率,备受养殖户青睐。只是,要想真正实现高效养殖,鸡舍环境、饲料营养和疾病防控是三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些要点。
一、鸡舍环境
鸡舍环境是影响肉鸡生长的重要因素。
环境要点 | 具体措施 |
---|---|
通风 | 合理通风,排除有害气体,控制温度,降低腹水症、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等疾病的发生。 |
光照 | 育雏前七天,采用24小时光照,让雏鸡习惯黑暗环境;出栏前一周逐渐增至24小时光照。 |
温度 | 育雏第一天,温度控制在33-34℃;第一周后,每周下降2℃,立体养殖比平养温度低1-2℃。 |
二、饲料营养
- 首日控光时间短,循序渐进。
- 准备好饲料与开食盘,在饮水中加入葡萄糖。
- 雏鸡前三天严格按饲养标准定时、定量给料,防止生长过快。
- 出栏前三天,可自由采食。
三、疾病防控
- 雏鸡进场前5天彻底清洗消毒。
- 雏鸡到场后,每天清扫地面,减少灰尘和鸡绒毛对呼吸道的刺激。
- 每隔一天对全场带鸡消毒,可选几种消毒液交替使用。
- 避免使用腐蚀性消毒液,如火碱,以防设备损坏。
四、案例分析
近年来,因为肉鸡笼养规模的扩大,一些养殖场成功实现了高效养殖。
- 成活率提升至98%。
- 料肉比降至1.6。
- 转化率提升20%。
该养殖场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充分考虑了鸡舍环境、饲料营养和疾病防控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环境优化:打造健康养殖空间
在肉鸡养殖中,环境优化是确保鸡群健康生长的关键。以某养殖场为例,该场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了环境的优化。
注重通风。在鸡舍内安装了先进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有效排除有害气体,降低疾病发生率。例如,在雏鸡进场后的24小时内,由于空间较大,可以不通风,但因为鸡龄的增长,逐步增加通风量,调整进风口位置和大小,确保舍内空气无异味、不刺眼、不缺氧,为鸡只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合理布局鸡舍。采用立体养殖模式,下层采光不足的问题通过调整鸡舍布局得到解决,确保每只鸡都能获得充足的光照。
疾病防控是肉鸡养殖中的另一大重点。以下案例展示了如何有效防控疾病。
某养殖场在鸡舍消毒方面采取了创新措施。在雏鸡进场前5天,彻底清洗消毒,避免使用腐蚀性消毒液,防止设备损坏。采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对鸡舍的温度和湿度有严格要求,以确保消毒效果。同时,对料槽、饮水器进行清洗消毒,减少灰尘和鸡绒毛对呼吸道的刺激。
此外,针对秋冬季鸡舍保温密闭较差的问题,该养殖场加强了鸡舍的保温措施,避免寒冷空气侵入,减少鸡群冷应激。
设备使用:提升养殖效率
在设备使用方面,立体养殖鸡舍的上、中、下三层鸡笼存在温差问题。育雏一般都在最高层,因为最高层温度最高,有利于节约热能。在雏鸡进场的第一天,温度控制在33~34℃为宜,根据雏鸡状态调节温度。
此外,立体养殖鸡舍采用人工光照,便于控制光照时间。育雏前七天,一般采用24小时光照,让雏鸡习惯黑暗环境,避免因突然停电造成鸡群惊慌而发生挤压伤亡。
饮水管理:确保鸡群健康
饮水管理是确保鸡群健康的重要环节。在雏鸡入舍后,确保2小时内能饮到水,对部分弱苗,采用人工蘸嘴的方法让其饮水。自动饮水器的高度要适中,滴头太低或太高都会影响雏鸡饮水。
因为鸡龄增大,适当增加水压。雏鸡第一次饮水应用25℃温开水,在水中加入5%葡萄糖和0.1%维生素C,饮水器要经常冲洗,整个育雏期,饮水不能间断。
开食及饲喂:科学喂养促进生长
- 雏鸡入舍后先饮水,后喂料,有利于雏鸡消化。
- 饲料要少喂勤添,防止饲料污染和霉变。
- 最初10天,每天喂6~8次,使雏鸡有一个良好的食效。
- 雏鸡前三天严格按饲养标准定时、定量给料,防止肉鸡生长速度太快,造成免疫器官发育不完整。
通过以上措施,该养殖场实现了肉鸡的健康养殖,为我国肉鸡产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