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绢野螟是银杏树的重要害虫,严重威胁银杏产业发展
银杏,被誉为“植物中的熊猫”,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古老树种,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富含药用成分。只是,银杏产业的发展却面临着一种隐形杀手的威胁——银杏绢野螟。
银杏绢野螟的威胁
银杏绢野螟,作为一种重要的害虫,对银杏树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种害虫从幼虫阶段开始,就通过取食叶肉、吐丝结巢等方式,对银杏树进行破坏。据统计,银杏绢野螟的侵害可能导致银杏树生长缓慢,甚至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 | 发生规律 |
---|---|
幼虫头黑褐色,胴部浓绿色,背线深绿色。 | 一年可繁衍三代,越冬幼虫在四月上旬开始活动。 |
成虫体白褐色,翅白色半透明。 | 第二代幼虫在九月上中旬再生第三代。 |
- 化学防治:采用40.7%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洒。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进行控制。
- 物理防治:通过修剪、摘除虫茧等方式进行物理防治。
银杏绢野螟的防治对于银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有效控制了银杏绢野螟的侵害,才能保障银杏产业的健康发展,让这一古老的树种继续在我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在成都锦江区菱安路,那一片片金黄的银杏树叶,曾是城市里的一道亮丽风景。只是,近年来,银杏绢野螟的入侵,让这些古老的银杏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银杏,被誉为“植物大熊猫”,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被定为“极危”。这种看似寻常的树木,为何会成为濒危物种?原因在于银杏绢野螟的破坏力,它不仅影响了银杏的生长,甚至可能导致整株死亡。
银杏绢野螟,幼虫头黑褐色,胴部浓绿色,一年可繁衍三代。四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7月中下旬产生第二代幼虫,9月上中旬再生第三代。这种害虫的繁殖速度之快,足以让任何银杏树都感到压力。它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使得防治工作变得尤为复杂。
面对银杏绢野螟的威胁,防治策略至关重要。采用40.7%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稀释1000倍、40%氧化乐果稀释1000倍、80%敌敌畏稀释2000倍喷洒,7天1次,共3次,对防治初期幼龄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此外,人工防治也是关键,如6-7月间摘茧蛹烧毁,5-6龄幼虫在中午炎热下树时,树基部捕杀,11月至次年4月搜刮卵块烧毁等。
以成都市为例,当地林业部门针对银杏绢野螟的防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实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策略,有效降低了银杏绢野螟的密度,保护了银杏资源。据调查,经过治理,银杏绢野螟的密度降低了80%以上,银杏树的生长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银杏绢野螟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就一定能够战胜这一害虫。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科研机构和相关部门,加大对银杏绢野螟防治的研究力度,为银杏资源的保护贡献更多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